-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日葵菌核病发生气象条件及防治措施
向日葵菌核病发生气象条件及防治措施
摘 要:菌核病在向日葵生长过程中危害严重,其危害性不仅在于影响产量,还因形成大量的菌核散落田间,加重了对大豆、大麻、烟草、西葫芦、芹菜、胡萝卜、大白菜、廿蓝,还未还危害菜豆、圆葱、菠菜。本文主旨在于通过对向日葵菌核病发生时气象条件的分析,明确其发生规律、发生条件、品种的抗性情况,提出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技术,以有效的降低向日葵菌核病的危害损失。
关键词:向日葵;菌核病;气象条件;防御措施
1 引言
向日葵属油料作物,向日葵是黑龙江省第三大主栽经济作物,栽种面积达千万亩。仅甘南县就有六个专业化向日葵生产基地,面积为80万亩,年产葵花籽15亿公斤,产品以高产质优闻名于大江南北。位于齐齐哈尔西北部的甘南县更被誉为“向日葵之乡”,向日葵为当地农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当地不仅为多家知名企业原料产地,而且引进了向日葵深加工企业,为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由于向日葵菌核病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
2 向日葵的菌核病的研究史
该类病原最早是Shaw等1915年在印度报道的菌核病,但对该病原的研究则可追溯到1837年Libert对核盘菌的最初命名。在1999年的统计中,仅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所造成的损失已达10亿美元在目前,该病害发生较重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和中国。我国朱凤美1932年也发表了菌核病的首篇报道,其作为危害向日葵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自1978年在我国的辽宁省发现该病以来,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且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该病在我国东北三省、山西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等向日葵产区均有发生,由于该病可侵染向日葵的根、茎、叶、花盘等各个部位,造成植株整体或局部腐烂死亡,因而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生产,甚至可导致部分地区向日葵绝收。
3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
3.1 向日葵菌核病的病症
向日葵菌核病发病时主要症状为引起基腐及盘腐,茎从基部开始变褐,病部环绕茎杆,可高达40-50cm,病部略凹陷。潮湿时基部产生大量菌丝和菌核,后期病部干枯,呈灰白色。边缘褐色,表皮碎裂如乱麻状,病株叶片萎蔫下垂,干枯而死,病株茎杆内充满菌核。盘腐可为整个或半个花盘,初为褐色板块,扩大引起腐烂。后期花盘、花柄、花托全部腐烂,仅剩破碎的纤维状组织。花盘内肉座全部被菌核替代,最后相成网状大菌核块。向日葵菌核病属于土传真菌病害,在一些低洼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和连年重茬或迎茬的地块上发病率最高。
3.2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规律-循环侵染
因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内越冬,成为主要的侵染来源。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可远距离传播,引发病害,气候适宜的孢子漂浮在空气中随气流或雨水传播。子囊、孢子外有黏液,可粘附在寄主组织上,条件适合时萌发。孢子在田间一般可存活12天,病菌主要通过伤口或角质侵入,偶尔可经气孔侵入。衰老的叶片和瘦弱的芽及凋萎的花最易被侵染。目前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由于农药残留和病菌抗药性增强等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和防效降低,使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呈日趋严重之势。
4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与气象条件
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病菌不形成无性孢子。菌丝生产温度范围为5-30℃,适温为20-25℃,菌核萌发温度范围为5-25℃,适温为20℃。菌核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子囊柄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才能膨大形成子囊盘,病菌的寄生范围以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茄科较为严重。
4.1 与土壤湿度和降雨量的关系
菌核在较干燥的土壤中不能萌发,秋季多雨的年份?l病严重,阴雨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如果较多的降雨分布在开花之前,由于当时气温高,植株营养生长旺盛,不适宜菌核的萌发和侵染,也不会造成菌核病的大发生。
4.2 与气温的关系
菌核的萌发和子囊孢子传播侵染的适宜温度为20℃~25℃。据观察:炎热的7月,虽有大雨,未发现菌核萌发。气温下降到22℃开始发现子囊盘出土,到18℃~21℃时发生大量出土,直到下降到12℃时仍有少量出土。
5 防治措施
5.1 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葵花适应性强,贫瘠地块也能种植,前茬为玉米、小麦。要求轮作3年以上尽量避免大豆连作与向日葵,油菜等寄主作物轮作,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土壤中的越冬菌源。最好秋翻地,试验证明菌核在土层10cm下就很难萌发或不萌发,并且在这种厌氧环境里还可以加速菌核的腐烂进程。深度为25cm~30cm。为确保葵花籽种植有益生长,收获后原生产基地要进行秋后整地,在10月底之前必须结束秋翻地。
5.2 气候条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无霜期在115d~120d以上,年活动积温在24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650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第03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pdf VIP
- 危重症患者护理案例分析.docx VIP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2025至2030爆炸物探测扫描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pdf VIP
- 护理伦理与护理实践中的冲突与应对.pptx VIP
- 附件3:公路工程平安工地建设内业标准化指南(2)(1).docx VIP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共170个).pdf VIP
- 小学男生青期健康教育.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