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意义临终手记类图书畅销思考.docVIP

向死而生意义临终手记类图书畅销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死而生意义临终手记类图书畅销思考

向死而生意义临终手记类图书畅销思考   [摘 要] 从网络热点到畅销书的临终手记类图书,在内容上表现出作者面对死亡的达观。临终手记类图书的畅销,既源于作品内容的可读性与吸引力,也离不开各种媒体的宣传推动与名人的推荐点评。   [关键词] 临终手记 畅销 图书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04-0043-02   近些年,临终手记类图书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在畅销书排行榜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复旦大学教师于娟的《此生未完成》,2011年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和读者热议,在当当网、亚马逊等图书销售网站一度热销,在中国台湾和韩国也同样热销[1]。田维的《花田半亩》,2009年由昆仑出版社出版,网上书店要求保证每周不低于1500本的供货[2],发行一年多销售26万册,入选“2009年度最值得一读的30本好书”之列。还有少年作者子尤的《谁的青春有我狂》和《英芝芬芳华容》,以及早在2000年出版的陆幼青的《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等,都颇受读者关注。此类书籍的作者都不是专业作家,但是他们用或激昂或沉静的文笔记录了自己面对死亡时的坚忍、抗争、留恋、豁达,唤起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终极目标的思考。福柯说:“死亡是存在的巅峰,是生命的极限体验,是日常生活庸碌之花的最后一次绚丽的绽放。死亡与美和意义共存,死亡不仅显现了个人生命的全部真理,死亡还使个体的声音被倾听到,个人的风格开始被雕琢,个体的意义被铭写。”临终手记出版彰显的死亡美学和向死而生的意义,值得思考。   1 临终手记类图书的共同点   尽管这些英年早逝的作者年龄、职业、行文风格各不相同,但其作品内容都流露出作者面对死亡的达观。虽然对于生命旅途的提前退场,作者们有无限的留恋和不舍,但在与死亡波澜不惊的对视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现出豁达的态度,传递给读者的不是对自身痛苦与处境的追问,而是从容和平静。比如田维的《花田半亩》写道:“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世界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中有“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子尤说:“我不是愁眉苦脸走过的,不是唉声叹气走过的,不是遮遮掩掩小心翼翼走过的,而是一路有言笑,横刀向天笑,仰天长笑,泪中带笑走过的……我经历了,我看见了,我享受了。”陆幼青在《死亡日记》中写道:“生命因为有结局才绚烂。”在生死的临界线上,作者们从对死亡的畏惧中醒悟超越,作品的话语体系呈现出身心在承受苦难时精神不屈不挠的力量,自有发人深省的意义。   这些临终手记类图书在传播上也有一个共同点,即从网络热点到畅销书。于娟的博客“活着就是王道”和微博“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先是被网友广泛关注,继而被多家媒体报道,精选博文汇总的图书《此生未完成》出版后销量很大。田维的博客“花田半亩”用诗一样的语言记录自己对病痛和生命的体悟,感染了无数网友,所以汇总网络日志而成的图书《花田半亩》出版后,几次加印。子尤的博客在其生前访问量就很大,加之参加录制“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节目以及李敖的探访,进一步提升了他的知名度,因此在他去世后,由他母亲继续打理的子尤博客,访问量超过550万。子尤生前2005年出版的《谁的青春有我狂》和去世后由母亲整理出版的《英芝芬芳华容》都十分受读者欢迎。陆幼青最初是将自己的部分日记发表在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供网友在线阅读,后来将73篇日记结集为《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出版,发行15万册。正是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使这些作品在出版前就广为人知,出版后自然热销。   2 临终手记类图书畅销的原因   临终手记类图书之所以畅销,除了作品内容是探讨死亡这一永恒主题,文字具有可读性与吸引力之外,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推动,名人的推荐和点评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一,作品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临终手记的作者,在死亡步步紧逼的处境中,依然保持向上的生命力,用灵动真实的文字记录与疾病抗争的过程和对死亡的思考,这些思考无论是对健康人还是病中人无疑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引发人们对生命状态和死亡意义的追问。于娟在书中通过自己的患病经历,反省透支生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损害,指出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她说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是辛苦的,告诫人们无须人为地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一切物质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浮云。田维记录了对生命的无限依恋与热爱。她说:“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流泪吧。另一只眼,让它拥有明媚与微笑。”子尤用热情乐观的笔触描写疾病和死亡,顽强地记录自己在死神阴影下的成长历程。他在病中写下了14万多字的文章,并且对读者说:“请欣赏我的波澜壮阔吧。”同是站在生死的临界点上,这些作者用不同的文字记录最后的感悟,殊途同归地表达了生与死、爱与自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