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成功申遗十余年后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琴成功申遗十余年后思考

古琴成功申遗十余年后思考   【内容摘要】2003年,古琴申遗的成功使古琴艺术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迎来了全新的契机。在这十余年里,我们看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艺术家的作品创作、古琴艺术的传承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繁荣景象的背后,仍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大部分遗留古谱的整理发掘、已故艺术家遗产的妥善保护与出版发行、当代艺术家学术成果与音响资料的收集、非遗传承保护的方式、亟待改进的部分社会授琴乱象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古琴艺术的传播发展。文章旨在呼吁更多有识之士能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用实际行动来发展繁荣古琴艺术,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古琴 申遗 思考 传承 发展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中国古琴艺术被正式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发展从这一历史时刻开始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这也是对古琴这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古老乐器迟到的认可。古琴艺术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契机,关心传统文化的人们无不欢欣鼓舞。时光荏苒,古琴申遗成功已走过了十余年,十余年中我们看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作品创作、琴学理论等诸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尤其是各地琴馆、琴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弹琴的人与日俱增,琴界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但在繁荣景象的背后,还有一些值得琴人和学者深思的问题。   申遗成功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并不是探索与发展的结束。21世纪的今天,绝大多数古琴作品还未被发掘,它们还在古谱中含苞待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抢救的老一代艺术家的成果大多还没有进行妥善整理出版,当代很多颇有造诣的代表性艺术家都已人到暮年,他们的演奏艺术与学术成果也应该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特别完善的实施方案与措施,来保护这些当代艺术家极具学术价值的学术成果。各地琴艺传授者素质与水平良莠不齐,受社会商品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授琴、弹琴动机不纯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回想古琴发展的数千年,也是起起伏伏。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有辉煌繁荣,也有黯淡衰落。在今天的大好局面下,琴人应该拿出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发展古琴艺术?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琴人时刻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从历史长河中借鉴经验来探寻发展之路。本文忆往昔、看今朝、思未来,也是呼吁更多的专家及有识之士能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创造古琴艺术发展的繁荣盛世,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一、申遗成功十余年的古琴艺术发展的成果   (一)古琴学术活动风起云涌,学风浓厚   近十年来,琴界的两大学术机构(中国琴会、中国古琴学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领导的关怀下,举办了多次影响深远的大型学术活动和重大演出。如中国琴会首届国际古琴打谱会、第一至四届中国国际古琴艺术节等大小近百场学术活动,同时理论成果颇丰。近十年出版的部分极有影响力的理论专著与教材有:《古琴曲集》(李祥霆、龚一编著)、补充版《琴曲集成》《天闻阁琴谱》(王鹏等编著)、《松弦馆琴谱钩沉》(朱??主编)、《神奇秘谱乐诠》(吴文光著)、《绝世清音》(吴钊著)、《巴蜀琴艺考略》《临邛琴粹》《古琴清英》(唐中六著)、《陈长林琴学文集》《陈长林古琴谱集》(陈长林著)、《古琴正谱曲集》(周金国著)、《古琴新谱》(龚一著)、《少儿学古琴》(杨青著)、《中国古琴艺术》《太音希声》《琴韵风流》(易存国著)、《琴学门径》(张子盛著)、《古琴》(章华英著)、《中国琴歌发展史》(薄克礼著)、《古琴曲分析》(王震亚著)、《古琴美学思想研究》(苗建华著)等几十部专著与教材以及几百篇学术文章。为鼓励青少年习琴者,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先后举办了中国古琴学会幽兰阳春奖古琴比赛、中国琴会首届古琴网络大赛、中国古琴大赛等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容的古琴大赛,涌现出一批古琴界的青年才俊,为古琴艺术的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家重点音乐学院获批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多为古琴学术课题,众多的音乐理论大师纷纷加入到古琴艺术理论建设当中,带领并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古琴学术理论人才。   (二)古琴经典新作品层出不穷   随着社会“古琴热”的不断升温,也逐渐点燃了作曲家及青年专业创作者投入古琴音乐创作的热情。大量既有旋律性、音乐性又有技术难度的经典作品不断问世,丰富了古琴艺术的表现力,探索了古琴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近十年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部分新作品有:关乃忠的《琴咏春秋》(交响诗)、《太极》(古琴、钢琴双协奏曲),魏胜宝的《兰陵王》(古琴协奏曲)、《短歌行》(琴歌)、《火焰》(古琴独奏曲),孙程程的《悲愤诗》(为马头琴和古琴而作)等。   (三)古琴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开展及高校古琴社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