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丝期剪叶对苏玉29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
吐丝期剪叶对苏玉29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
摘 要:通过夏玉米吐丝期剪叶对其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叶长宽和面积随节位上升呈抛物线变化。吐丝后剪叶,穗长、穗轴直径和质量减少,而秃尖占比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穗粒质量减少,叶面积与单株生产力直线相关。
关键词:夏玉米;剪叶;穗部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47-02
玉米一生积累的干物质中有90%以上是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1],籽粒产量来源于绿色器官形成的光合产物及茎、鞘临时性贮藏物质。国内关于源库关系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并认为减少营养供给会导致减产,玉米产量的形成与源库关系的协调性有关;陆卫平等认为减源增库后有利于茎、鞘物质向籽粒的运转,增源是增产的主要途径,低密度下群体库源比值较小,主要是库限制了产量的提高,高密度下库源比值偏大,群体源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从剪叶入手,探讨改变营养供给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4年在柳丰种业(百善镇柳孜)和鑫荣谷物(孙疃镇王圩)品种展示田中进行。土壤分别为潮土和砂姜黑土,土质沙壤土和粘壤土,肥力中等,前茬小麦,产量7 000~7 500kg/hm2。供试品种苏玉29,由江苏瑞华种业公司提供。柳丰5月1日播种,7月4日吐丝,8月9日成熟。王圩播种2期,分别于6月15、25日播种,8月8、18日吐丝,9月24、29日成熟。行距60cm,密度6万株/hm2。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
1.2 试验设计 苏玉29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半紧凑型普通玉米,比较适于通过增加密度夺高产。试验设置5个处理:吐丝期剪穗下叶(含穗位叶)、剪穗上叶、剪全部叶和整株横向剪叶1/2,以不剪叶为对照(ck),处理5株。剪叶时测量相邻5株绿叶长宽,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中部宽度×75%。成熟后取回果穗,调查穗长、秃尖长、穗轴直径和质量、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穗粒质量。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用各处理的平均值,2点3播期放在一起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用PEMS 3.1软件分析单叶长宽随节位的变化趋势和叶面积与穗部性状、产量的关系。
1.4 本季节气候特点 2014年夏玉米生长季节气温持续偏低,降水量先少后多,旱涝交替,光照不足。夏玉米灌浆期低温多雨寡照,对干物质积累不利。8月中旬至9月下旬,平均气温22.7℃,比历年平均低0.9℃;降水量353.1mm,比历年平均多176.2mm,8月25日、9月18日2次田间积水2d以上,形成涝渍;日照时数217.6h,比历年平均少99.1h。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随节位的变化 玉米叶片宽2.8~12.0cm,平均7.9cm;长9~90cm,平均65.5cm。单株叶面积55.4~76.4dm2,穗上叶面积比穗下叶多5%~10%。随着节位的上升,单叶长宽和叶面积呈增大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步减少,旗叶基叶,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叶位于9节上下(图1和表1),处在果穗着生节位或穗上节。
表1 叶片长宽和面积与节位的关系
图1 叶片长宽和面积随节位的变化
2.2 剪叶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剪叶处理后光合产物减少,对玉米穗部性状有较大影响[2]。对照穗长18.2cm,秃尖长3.3cm,穗轴直径4.0cm,穗轴质量27.4g。分析表明:穗长、穗轴直径和质量与叶面积直线正相关,秃尖长与叶面积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而秃尖占比与叶面积直线负相关(表2)。单株叶面积每减少10dm2,穗长缩短1.3cm,穗轴直径缩小0.37cm,穗轴质量减少3.46g,秃尖占比提高5.17个百分点。
表2 叶面积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2.3 剪叶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不剪叶处理单穗15.7行,每行30.5粒,单穗479.7粒,穗粒质量137.5g,百粒质量28.7g。分析表明: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穗粒质量与叶面积直线正相关(表3)。单株叶面积每减少10dm2,穗行数减少1.02行,行粒数减少3.15粒,穗粒数减少
60.54粒,穗粒质量降低17.65g。减少比例:穗粒质量穗粒数行粒数穗行数。
随着叶面积的减少,百粒质量有降低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百粒质量是产量构成各因子中最为稳定的一个因子,一般不随产量水平大幅度变化[3]。
剪穗下叶处理穗粒数376.3粒,较对照减少21.55%,穗粒质量94.4g,降低31.32%;剪穗上叶穗粒数260.3粒,较对照减少45.73%,穗粒质量67.6g,降低50.87%。可见,剪穗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