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2课时乡愁教案.docVIP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2课时乡愁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二课时 乡 愁 一、导入新课 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背景拓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主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返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他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二、朗读,整体感知 1.熟悉课文生字词。 窄(zhǎi) 坟墓(mù) 2.配乐范读,读出诗的音乐美。 教师引导交流,体会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全诗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时间顺序排列。第1节是生离,第3节是死别,死别更痛彻心扉,应读出递进感。 全诗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有参差之美。 全诗一唱三叹,由个人之思到家国之恋,形式上回环往复,有音乐之美。 3.自由品读,想象诗的画面美。 教师示范,如第一节,可边读边这样想象: 昏黄灯光下,一位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雪白的信笺上奋笔疾书,向远方的妈妈倾吐自己的思念和学业上的进步。写好后,他仔细地贴上邮票。因为他知道,这一枚小小的邮票上,载着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浓浓的思念。 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初步理解诗意,用文字描述画面。 三、解读,深层领悟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是如何将抽象的“乡愁”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意象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物化,找到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中,四种意象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正如诗人所说:“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是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广度与深度。 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小)——母子情  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 海峡(浅)——家国恋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6.“乡愁”的含义:“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四、比读,鉴赏回味 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你的理由。 相同:写作背景相似。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不如余光中的《乡愁》深刻。 五、拓展联读 课余,可将课文与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联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中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现了怎样的主题?附《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文档评论(0)

huangqiaoli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