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紫花苜蓿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潜力.docVIP

喀斯特地区紫花苜蓿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潜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喀斯特地区紫花苜蓿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潜力

喀斯特地区紫花苜蓿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潜力   摘要 综述了紫花苜蓿在不同土壤上的水土保持效果与抗冲刷能力的研究进展,及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紫花苜蓿;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07)07-037-02      1 紫花苜蓿及贵州引种概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最广、利用最多的重要饲料牧草,其寿命一般为5~7年,长者可达25年。文献记载紫花苜蓿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因其改土效果好而在大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其具有草质优良、营养丰富、茎秆柔软、适口性好、适应性广、固氮培肥、经济高产、抗寒性强等特点而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产业的发展现已成为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效优质畜牧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我国把苜蓿生产及其产品加工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列为重大攻关课题。在对其遗传特性、品种区划、加工贮藏、栽培利用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种草养畜已不再是苜蓿的唯一利用方式,其草产品已成为商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苜蓿草粉、草捆、草颗粒、草块、苜蓿叶蛋白、苜蓿食品等新产品不断出现。   目前全世界苜蓿的种植面积约为3 300万hm2,最大的是美国约1000万hm2,年产干草8 400万t,年产值67亿美元,在美国种植的饲料作物中,紫花苜蓿约占所产干草量的60%,也是美国最重要的牧草之一;中国总面积130万hm2,实际可利用面积约60万hm2,世界排名第6。   贵州省也大量引种紫花苜蓿作为水土保持的一种牧草植物在贵州省海拔最高的威宁县进行了结实收种、水土保持和饲用效果试验以及引种和草地建设等研究。邓容、梁应林等5位学者还对紫花苜蓿的秋眠性及施肥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和退耕坡地种草养奶牛试验;退耕地草被植物引种试验、草产量与土壤养分变化关系以及贵州南部混播草地的最佳组合等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进行了苜蓿喂猪效果分析;草地改良效果,紫花苜蓿利用效益探讨。      2 紫花苜蓿在不同土壤上的水土保持效果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多年生人工牧草,优良的改土培肥和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其枝叶繁茂、根系发达,能够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对旱区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人工牧草。   蒋光毅等(2004)在西南地区的紫色土壤上采用南方早熟梨与紫花苜蓿间作,与其它种植模式相比,土壤养分的流失量最小,其全量N、P、K与速效N、P、K的流失与传统的顺坡种植相比减少了4~7倍。有关试验表明:南方早熟梨+紫花苜蓿和柑橘+鸭茅两种草的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径流,减少泥沙及养分的流失,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的较佳种植模式。   紫花苜蓿在西北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现种植面积有104.53 hm2,占全国人工草地面积的78.5%。万素梅等(2003)作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采用引进的澳大利亚西香(Cimmaron)苜蓿品种和当地会宁苜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西香”品种根系强大,产量高,抗旱性强,能够吸收利用土壤的深层水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紫花苜蓿在黄土高原区的水土保持效果尤其显著,何有华(2002)在定西县灰褐土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几次降水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苜蓿地为13 510 m3/km2,小麦地为9 150m3/km2,马铃薯地为500 m3/km2,小麦地是苜蓿地的0.68倍,马铃薯地是苜蓿地的1.15倍。苜蓿地泥沙量为18.48 t/km2,小麦地为165.07 t/km2,马铃薯地为161.26 t/km2,小麦地是苜蓿地的8.93倍,马铃薯地是苜蓿地的8.73倍。   代全厚(1998)研究紫花苜蓿在护埂上的结果表明,地埂上生长的紫花苜蓿的主根深度可达2~6m,侧根、须根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中,盘根错节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比对照地埂减少土壤侵蚀95.86%。地上部生物量为9.73 t/hm2,地下部为3.84 t/hm2,年产干草量为16.57 t/hm2,产值可达3 314.80元/hm2。可见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护埂作用,同时又是良好的经济作物。   杨吉华等(1997)研究了紫花苜蓿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水文效益、渗透速度、茎叶截雨量、根系密度、生物量和经济效益等表明:紫花苜蓿可以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贮水量。茎叶吸水率达到自身重量的52.89%,根系的78.26%集中分布于0~30 cm土层内,根系密度42.7条/100 cm2,生物量13.566 t/hm2,年产干草17.687t/hm2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