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P方法肥城盆地岩溶水脆弱性评价.docVIP

基于COP方法肥城盆地岩溶水脆弱性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COP方法肥城盆地岩溶水脆弱性评价

基于COP方法肥城盆地岩溶水脆弱性评价   摘要:作为肥城盆地内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和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岩溶水有力地支撑了区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对研究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情况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OP方法建立了岩溶水脆弱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奥陶系、寒武系石灰岩出露地区以及康王河上游、潮泉河水库上游段区域,岩溶水的脆弱性等级较高,其他地区较低。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岩溶水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水;COP方法;脆弱性评价;肥城盆地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3-0538-05   Abstract:As the main water supply source and the only drinking water source in the Feicheng Basin,karst groundwater effectively suppor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opography,geomorphology,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area,COP method was used to develop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of karst groundwater.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ulnerability degree is high in the bare Ordovician and Cambrian limestone region,the upstream of Kangwang River,and Chaoquanhe Reservoir.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karst groundwater protection and land use planning in the study area.   Key words:Karst groundwater;COP method;vulnerability assessment;Feicheng Basin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并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膨胀,特别是污染物排放增加等,地下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岩溶区由于独特的地质环境,地下水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开展岩溶区的地下水脆弱性研究,对于岩溶水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现有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主要有迭置指数法、过程数学模拟法、统计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2],不同方法各有侧重点。虽然DRASTIC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但是欧洲模型[3]更适合岩溶地区。本文以山东肥城盆地为研究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和欧洲模型中的COP方法,对肥城盆地岩溶水脆弱性进行研究,划出盆地内的污染敏感带,为解决肥城盆地岩溶水开发利用和环境脆弱性等问题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肥城盆地位于鲁中南山区、泰山西麓,是以肥城市北部平原及其周边山体为主体形成的独立地质构造单元,其北部、东南部、西部均以山体分水岭为边界,南部以康汇河入大汶河为出口,区域面积1 260 km2。考虑到地质构造对岩溶水力联系的影响,本研究区范围将东南部边界适当扩大至山体变质岩与石灰岩分界线,扩大之后的区域面积达到1 408.8 km2。   研究区四面环山,山体为花岗片麻岩和石灰岩组成的低山丘陵,海拔在250~660 m之间,整体上东北高、西南低;中部分布着以龙山为代表的奥陶系灰岩丘陵,海拔在60~200 m间不等。研究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654.6 mm(1956年-2000年),降水较为丰富但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区内各河流属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主要有康王河和汇河。康王河自东向西横卧盆地中间,汇河自西部贯穿南北,两河在石横镇交汇形成康汇河后出境并注入大汶河。   肥城盆地属华北型沉降构造,区内变质岩基底上沉积了浅海相、海陆交互及陆相地层,有前震旦系泰山群、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第四系等,研究区地质图见图1。肥城盆地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独立的补给与排泄系统。含水岩组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盆地底部,靠大气降水和北部东北部山区的风化裂隙水补给;石炭系灰岩及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石炭系有5-6层灰岩,其中以第四层、第五层较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