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不确定性关于俄罗斯欧洲和亚洲四个论题
地理不确定性关于俄罗斯欧洲和亚洲四个论题
[内容提要]针对俄罗斯归属于欧洲还是亚洲的问题,传统上公认的解说有: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俄罗斯不同于亚洲;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国家。这些观点各有道理,但需细化。下面几个论题将有助于对俄罗斯属性的进一步认识:1)俄罗斯不仅是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一个欧洲帝国。2)激进的欧亚主义者不反对俄罗斯的欧洲性,但反对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帝国。3)欧亚主义者宣称俄罗斯一欧亚不是亚洲的一个部分。欧亚主义者将欧亚理解为与欧洲或者亚洲完全不同的文明。4)欧亚主义者重新将俄罗斯一欧亚视为一个潜在的殖民地,而俄罗斯的使命是反殖民的领导者。
[关键词]俄罗斯 身份 欧亚主义
[中图分类号]D73/77.512.0 [文章标识]A [文章编号]1009-721X(2010)04-0058-(13)
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到底归属于欧洲还是归属于亚洲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俄罗斯,并成为贯穿其长期以来对自身政治、文化和国家认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苏联时期,由于马克思主义教条的影响,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遮掩了。但80年代中期,当戈尔巴乔夫选择以“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为目标来凝聚人心、以便对苏联社会进行重组改革时,这种关于归属的争论又戏剧性地浮现出来了。自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以及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身份和使命这一整套的问题逐渐成为公共讨论的中心。此外,通过两次大战期间的欧亚主义学说的复兴和亚历山大?杜金(Alexander Dugin)等领导下的欧亚主义分子组成的政党及青年运动的富有活力的发展,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事实上,当今的欧亚主义在形式上己被诸如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崇奉为一种虚拟的意识形态,坚持认为它为后苏联空间的再次整合提供了概念框架和合法性。
关于俄罗斯归属问题的研究,著述已颇丰。但大多数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即这个问题在俄罗斯的内部讨论中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在20世纪20及30年代是受到激进的欧亚主义新信条的挑战的。作为初步的“一些想法”而非研究结果的展示,作者在本文中将重新考察这些假设。作者认为这些假设未必一定是不准确的,但它们的确需要被细化、被阐释,以便可以领会它们的真实意味何在。接着笔者以四个论题的形式展开论述,旨在提出一些新的方式,去思考这些问题在过去对俄罗斯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在未来又会如何被对待。
一、传统视角:公认的格言
(一)俄罗斯自视为欧洲国家
第一个假设是:至少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即使不是完全地、也是主要地将自己视为一个欧洲国家。这个视角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期彼得大帝倡导的所谓欧洲化改革。彼得大帝相信,俄罗斯真正的伟大及其命运只能通过作为欧洲的一个部分来实现。为了实现对这一目标的不懈追求,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对俄罗斯之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所有这些改革都以这样那样的方式给了俄罗斯一个欧洲的外表,并根据欧洲方式来重组俄罗斯。改革的结果令人惊讶,也十分深远和持久,无论是实际层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均是如此。彼得大帝的新的意识形态含蓄地承认了欧洲大陆的唯一重要性及欧洲文明的无与伦比的卓越性。彼得大帝的一个主要副官将欧洲描述为一个“无论就其物质丰裕程度还是学术氛围,抑或它的力量、荣耀甚或它的适宜的气候,都毫无疑问地主导着地球上所有其他的地方。”到18世纪末,这种视角逐渐正式成为国家意识的一个部分。这可以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自信地宣称“俄罗斯是欧洲一大强国”中看出。的确,斯拉夫主义者或泛斯拉夫主义者等民族主义分子在19世纪均曾挑战这种身份认同,但即使是其中最喧嚣的分子也依旧十分矛盾,甚至在很深层面上不能将他们自己从彼得的欧洲主义中剥离出来。再也没有比亚历山大?布洛克(Aleksandr Blok)那火药味十足的反西方诗歌大作《斯基泰人》(The Scythians)更能证明这一点了:
俄罗斯是个难解的谜。欢乐与忧伤/都充满肮脏的血/她望着、望着、望着你/以仇恨和爱恋的目光
即使是对像布洛克这样最为尖锐的民族主义分子来说,俄罗斯文化的伟大遗产――它的美术、文字、科学――均构成了欧洲文化遗产中非常珍贵的一个部分。
(二)亚洲被看作是与俄罗斯异质的“他者”
第二种假设是,在对欧洲的持久的身份认同日益强烈的同时,俄罗斯对东部和南部接壤的那些亚洲国家的疏离感和本质上的对立感也在增强。人们广泛地将这二者的并存视为俄罗斯历史的意识中早已成文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这一现象甚至早在俄罗斯自视为欧洲的一部分的国家想象之前就已出现。这是俄罗斯与来自欧亚草原的怀有敌意的游牧部落长期交往的一个结果,这些部落包括:哈扎尔(Khazars),佩切涅格人(Pechenegs),钦察人(Polovts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