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评价县域耕地红线空间布局研究.docVIP

基于土地评价县域耕地红线空间布局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土地评价县域耕地红线空间布局研究

基于土地评价县域耕地红线空间布局研究   a,b,林爱文a,b,邹 玲a,b,李 婷a,b   (武汉大学,a.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b.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   摘要:以天门市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借助GIS技术,综合选取耕地自然质量、区位、社会经济和生态四方面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架评价模型,以探讨耕地红线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天门市整体耕地条件优良,较少部分耕地条件较差无法纳入耕地红线布局范围。根据评价结果将耕地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其中将Ⅰ级、Ⅱ级区耕地划入耕地红线布局范围,共确定耕地区域128 330.62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6.24%。研究认为该评价模型能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引入景观指数对生态指标进行量化,弥补了以往研究对生态方面刻画的不足,评价结果为县域耕地红线布局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红线;空间布局;天门市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782-06   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人口对粮食需求的急剧增加,耕地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人们对耕地重要性和对耕地保护的认识也不断加强[1,2]。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被正式提出,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清醒认识则成为中国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的关键起因[3-5]。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的调查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 6亿亩,这是继2009和2010年后,全国耕地面积连续第3年保持在18.24亿亩以上”。这些数据结果说明,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目前中国除了面临着耕地数量递减,更重要的是面临着耕地生态的困扰[1,6,7]。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再次强调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出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这标志着中国的耕地保护已进入以数量、质量、生态管护为内涵的时代。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低值,是一个具有底线含义的数字,现行中国耕地红线是“18亿亩”。严守耕地红线是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任务。然而目前,中国的耕地红线保护主要倾向于量的保护[8-10]。   国内学者关于耕地红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红线划定的重要意义、耕地红线保护的管理措施、区域耕地红线的数量确定、红线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朱登民[11]以确保粮食安全为背景,对“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提出了6项土地管理措施;李春云[12]采取定量与定性双管齐下的制约措施划定太原市耕地红线,并提出了坚守耕地红线的对策;贺一梅等[13]为保证山区粮食安全,通过对云南省耕地资源态势分析预测云南省2020年耕地红线为500万hm2;丁志如[14]从中国耕地承载力、耕地数量变化和粮食安全的角度指出划定耕地红线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张宏波[15]对耕地红线内涵进行了全面解读,并提出坚守耕地红线要采取节约、集约用地为主。这些研究对于耕地红线划定和保护落实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对耕地红线的定义和保护主要集中在数量上,对耕地红线的空间涵义研究甚少。随着生态红线和耕地生态保护的提出[16-20],国家开始重视耕地质量以及耕地生态问题。湖北省天门市位于江汉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天门市为例研究耕地红线空间布局,从质量以及生态角度对其耕地进行评估、划分,以期确定耕地红线保护范围达到既保护耕地红线的量,又保证耕地红线空间落实的目的。   1 研究区概况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汉江下游北岸,介于112°35′―113°38′E、30°23′―30°54′N,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东邻汉川,西与沙洋,南与潜江、仙桃隔江相望;北靠京山,西北与钟祥毗邻,东北与应城接壤(图1)。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和酷暑较短,年平均气温16.4 ℃,日照时间1 872.4 h,年降水量1 113.3 mm,无霜期249 d。境内河流渠道纵横交错,土壤深厚肥沃,是一个主产优质粮棉油和多种作物的大县(市)。全市版图面积为2 622.78 km2,占全省版图面积的1.4%。全市总耕地168 317.98 hm2,其中旱地97 604.82 hm2,水田66 263.14 hm2,水浇地4 450.02 hm2。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