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地域特色辽北巴尔虎山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基于地域特色辽北巴尔虎山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摘要:通过对辽北巴尔虎山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调查,系统探索出该地区在当下文化旅游转型中的应对举措,以特色农业旅游与文化创意结合的文化创意农业为重点,进行区域整合的满蒙文化圈推进中国式现代农村发展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巴尔虎 满蒙文化圈 科尔沁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含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的特点,具有牵引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动能。特色文化产业主要指基于民族和区域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由民间自发产生发展,其文化产品与服务在风格、品相、品种和工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文化特点,主要包括特色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戏剧演艺和节庆会展等。辽北法库、康平交界的巴尔虎山地区有着难以比拟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该地都有多年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和基础,因此,文化旅游成为该地区培育文化产业主导产业的首选,带动文化产业其他领域的发展。
一、辽北巴尔虎山区域背景及文化旅游资源
辽西北地区指辽宁省的朝阳、铁岭和阜新三个市,辽宁省的大部分贫困县都来自这里。在清代,这里的大部分地区隶属于哲里木盟,即现在的绥满高速公路(齐齐哈尔至哈尔滨)以南;哈尔滨至昌图的京哈高速公路以西(不含扶余县);昌图向西沿明代辽东边墙北线至库伦旗;从库伦镇向北经开鲁镇、鲁北镇、白狼镇往北直至洮儿河与嫩江上游一线的以东地区。该地区三百年来的满蒙文化融合积淀,民俗文化背景深厚。法库、康平两县就在这个相对贫困区域内,而巴尔虎山地区则是两县的交界地带。
(一)两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康平县现在属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隔辽河与铁岭市昌图县相望,西邻阜新市彰武县,南接法库县,北与内蒙古科左后旗毗邻。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发现20处;青铜时代遗址发现71处,辽金时代的古城遗址已发现6处,最为清晰的是辽代棋洲城遗址及辽代佛塔以及清代科尔沁蒙古王陵群。法库县同属于辽宁省沈阳市,位于辽宁省北部,长白山山脉与阴山山脉余脉交汇处,辽河右岸。境内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辽墓群为代表的辽墓已达20余处、辽金古城遗址就有23座、辽代古村落遗址220余处(包括辽代军事遗址、古长城、辽宗州古城墙遗址、圣迹山辽代后族萧氏墓葬群、玉皇阁)以及科尔沁左翼三旗的蒙古王陵群遗址等。两县区域在清代皆属柳条边外“禁地”为科尔沁蒙古游牧地。
(二)巴尔虎山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巴尔虎山(八虎山,蒙语“强盛”意)古称为石熊山,是辽代圣山,为医巫闾山余脉,属沈阳市的法库、康平两县交界处,分为南、北巴尔虎山。包括庙台山、城子山、大萝卜山及黑山等,康平境内的北坡险峻,法库境内的南坡平缓。该区域是千年之前是皇家御道、兴商通货之地,是古代进出科尔沁草原的交通要道的兵家必争之地,蕴藏着古老的文化。由此,该地区具有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事于一体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历经朝代更替,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巴尔虎山区域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有辽代军事遗址、古长城、圣迹山辽代望族萧氏墓葬群、辽宗州古城墙遗址、玉皇阁以及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王陵遗址等众多历史遗址与塞外文化、满蒙文化(节日、习俗、住宅、饮食服饰、娱乐)等。辽朝宰相韩德让所建的头下军州就建在此地,辽太宗耶律德光苦拜巴尔虎圣山等传说,该地就传承着登山祈福等民俗文化。这些,共同构成了巴尔虎区域的文化旅游遗产,为巴尔虎山区域的文化旅游提供了开发基础。
二、文化产业转型中的巴尔虎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及应对措施
巴尔虎山不仅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见证者。清代满蒙联姻使陪行人员、守卫边台的旗兵、蒙古王爷随陵的墓丁以及家属的增多,有的人员不愿远走,便在此地开荒,形成柳条边沿线村落。清末,河北、山东移民的涌入,该地区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最终形成这一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周围王陵已所剩无几,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人保护,对古遗址知晓的人所剩无几,但仍然留有历史的痕迹,部分人员仍对这里的历史做延续保护。
从现在的地理区位来看,巴尔虎山区域地处沈阳市法库县与康平县两县交界处,周围旅游景区众多,依托沈阳文化名城,形成独特的旅游区。从交通区位来看,巴尔虎山区域连接法库县和康平县,距离法库县城二十公里,距康平县城三十公里。巴尔虎山区域境内有101国道、203国道、长深高速、若干省级道路贯穿和包围,两县境内还有沈康高速、四阜高速、沈阳外环高速、新梨线、彰桓线、昌法线等交通干线,众多国、县、乡三级公路相互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交通格局形成,拥有沈阳的国内国际交通网络,游客进入巴尔虎山区域便利。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