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交融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多元交融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文化整体。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的民族文化是土家文化、汉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是以具有内聚力的土家族文化特质为中心多民族共享共存的文化丛现象,文化形态多种多样。近年来,成丰县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群众保护意识淡薄、缺人才、缺设施、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与完善民族文化保护体系。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成丰县;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C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5)02-0127-08
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与文化变迁的挑战。现阶段,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学术界民族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2013年7月到2014年8月,笔者对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民族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成丰县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成丰县总人口363710人。少数民族308598人,占84.85%。其中土家族276394人,占75.99%;苗族27664人,占7.61%;侗族2739人,占0.75%。咸丰县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重点走访了咸丰县县政府、文物局、旅游同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尖山乡、朝阳寺镇、大路坝工委、麻柳溪村等地,召开小型座谈会、进行八户访谈与抽样问卷调查,其中,发放抽样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归纳了咸丰县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咸丰县民族文化保护取得的成效,揭示了咸丰县民族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思考,这对于成丰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咸丰县民族文化现状及特点
“咸丰县”县名是“咸庆丰年”之意,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皇帝帝号同名的县。该县始建于1735年清王朝对西南土司改土归流,并获清世宗雍正皇帝钦定,历史悠久。咸丰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遗产遍布城乡,其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形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优秀的艺术创造力。
(一)成丰县民族文化现状
1.兼收并蓄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咸丰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巴楚文化、巴渝文化、汉文化、土司文化、土苗文化等多元文化不断交流与交融,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现阶段,咸丰县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唐崖土司皇城遗址、严家祠堂、吊脚楼、风雨凉桥等。首先,唐崖土司皇城遗址位于成丰县尖山乡,是湘鄂渝边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皇城遗址,也是个集历史文物古迹资源、风景名胜资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为一体的文化经典旅游品牌。土司城内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土司王坟、夫妻杉、妃子泉等多处景点,都是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与缩影。2006年,唐崖土司城遗址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收录八《中国名胜辞典》,2012年被纳八申报2015年世界重点文物单位的预备名录。其次,严家祠堂庄严典雅、气势雄伟的,是集石、木及装饰、雕刻工艺精粹为一体的典型古建筑,于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吊脚楼保存完好、造型独特,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是土家族物质文化的典型代表。
2.种类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丰县的非物质文化涵盖了十大类文化艺术。一是传统戏曲,主要包括南剧、傩愿戏、木偶戏等;二是传统音乐,有民歌、哭嫁歌、哭丧歌、唢呐、吹锣鼓、薅草锣鼓等;三是传统舞蹈,主要有地盘子、草把龙、板凳龙、高台舞狮、穿花、花花灯、打土地、龙灯、九字鞭、采莲船、跳丧舞等;四是民间文学,主要有民间故事、传说、笑话、民间对联、说福事、敬酒歌、迎客歌、送客歌、情歌、小调等;五是传统曲艺,主要有干龙船、坐丧鼓、连响、扬琴、三棒鼓、善书、渔鼓等;六是传统体育,如板凳拳、武术。七是传统美术,如根雕、土家刺绣;八是传统技艺,主要有吊脚楼建造技艺、竹编技艺、石刻、木雕、油茶汤制作技艺、砸酒酿造、彩扎等;九是传统医药,如严氏眼科、中医疗法等;十是民俗文化,如送春、祭祖习俗、排排亮、土家族语、苗语,等等。其中,南剧、地盘子等少数种类为全省甚至全国仅存或独有;扬琴、地盘子、干龙船、唢呐、吹锣鼓、吊脚楼建造技艺、民间刺绣、民间雕刻、民间编织等民族艺术和手工技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南剧和吊脚楼建造技艺已于2008年、2011年被列八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成丰县民族文化的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