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沟淤沙对炳灵寺石窟影响及治理措施.docVIP

大寺沟淤沙对炳灵寺石窟影响及治理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寺沟淤沙对炳灵寺石窟影响及治理措施

大寺沟淤沙对炳灵寺石窟影响及治理措施   内容摘要:刘家峡水库建成蓄水后窟区水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严重影响了处在水库库尾的炳灵寺石窟。十年来,通过开挖排水沟、外运淤沙等方式没有改变大寺沟河床持续增高的局面。根据炳灵寺石窟环境现状,本文试从保护植被、固沙、治水方面解决炳灵寺石窟的沙患和水患问题。   关键词:大寺沟;淤沙;水患;治理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5)00-0136-05   Influence of Silt Sediments on the Binglingsi Grottoes   and Resulting Treatment Measures   ZHAO Xuefen1 HE Yanjun1 YAN Haiming2 YU Liang2   (1.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Cultural Relics of the Binglingsi Grottoes, Yongjing, Gansu 731600;   2. Gansu Geo-engineering Co., Ltd, Lanzhou, Gansu 730014)   Abstract: Since the Liujiaxia Reservoir was built,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Binglingsi Grottoes.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various measures like digging outfall ditches and cleaning up silt sediments have not prevented the river bed from ris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various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sedimentation and flood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Keywords: the Dasi Ditch; silt sediments; floods; treatment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一 炳灵寺石窟概况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西南约52km处、小积石山黄河北岸的大寺沟中。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多民族活动的历史大舞台,也是丝绸之路从中原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多条陆路、水路在这里交织。便利的交通促进了中西佛教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具有汉藏风格的多元化的石窟艺术。炳灵寺石窟始建于4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石窟集中分布在大寺沟右侧的崖壁上,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900m2,佛塔54座。其佛教造像与壁画展现出佛教初传至汉地时中国石窟的面貌特征,崖壁上的“建弘题记”是中国佛教石窟中迄今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   1955年5月,“永靖炳灵寺文物保管所”成立。1961年3月,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 环境概况   小积石山为白垩纪沉积红砂岩,地层受地表河流冲刷、侵蚀强烈,形成了高山幽谷、重岩叠嶂的丹霞地貌。炳灵寺石窟坐落在刘家峡水库库尾、小积石山黄河一级支流沟大寺沟崖壁上,海拔在1738―2100m之间。炳灵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2014年炳灵寺的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年最高气温在7月(32.67℃),最低气温在1月(-10.78℃)。年湿度最大值在5月(97.36%),最小值在1月(8.0%),2―10月湿度值在60%以上。降雨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总量的55%以上。最大降雨量为94.31mm,最大降雨强度为15.61/m2/h。年降雨量450.7mm,年蒸发量1457mm。降雨区域特征明显,持续时间短,多以阵雨形式出现,一年有4―5次暴雨,大暴雨1―2次。窟区内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风速不大。石窟周围岩体受地层岩性、气候等条件所影响,土壤为砂砾岩风化而成的灰白土、高山草甸土,土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易被雨水浸湿冲刷,不宜于植被生长。大寺沟流域植被总体覆盖率为40%左右,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当地群众常年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三 大寺沟淤沙成因   炳灵寺一带山谷陡峻,河道比降大,黄河流经炳灵寺河段时速度快,河水搬运能力强,泥沙不易淤积,水位为自然状态下的河流水位。大寺沟河床狭窄,沟谷呈“V”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