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意识与行动建构英雄神祖地方性策略.docVIP

宗族意识与行动建构英雄神祖地方性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宗族意识与行动建构英雄神祖地方性策略

宗族意识与行动建构英雄神祖地方性策略   摘要:飞山神杨再思是湘黔界邻地域社会兼具祖先与神明身份的区域性神祗。该区域相当数量的杨氏人群以其后裔自居并不断壮大宗族势力,清乾隆以来不断建构杨再思的“英雄神祖”形象。早期体现为族谱书写下的历史化、官方化、名门化,而当下则侧重于杨再思的历史追溯,通过各类“研究会”、书刊、网络等平台公众化,并经“历史挖掘”、争辩等方式,进一步将其“英雄神祖”形象学术化、官方化、历史化。这是地方社会宗族意识强化下集体行动的结果,更是当代地方社会发展的自我表述策略。   关键词:宗族意识;英雄神祖;地方性策略;飞山神杨再思   通过宗族研究来认知传统乡村社会结构是自弗里德曼以来地域社会研究的新范式,人类学、历史学等学者基于学科传统、研究?ο蠹捌涞赜蛱厣?等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刘志伟通过族谱书写探究地方族群宗族的建构过程,认为其历史记忆的选择甚至虚构,形成了大致相近的宗族移民叙事结构,是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认同建立的手段和结果。贺喜通过粤西南冼夫人以及雷祖等区域性信仰的多个个案,基于祖先、神明的信仰模式,阐释在王朝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的推广下,地方社会如何借此塑造国家的形象与表达自身的认同。张佩国考察了清代绩溪地区的汪公庙庙产和司马坟墓地的讼争,探讨了作为祖先与地方神明双重身份的汪公,其地域信仰和地域空间秩序的结构化过程及其实现方式。张应强通过契约文书、区域社会开发及家族互动论述了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家族结构与村落社会。龙泽江、李斌、吴才茂等基于清乾隆以来的祠堂修建和族谱编纂等路径讨论清水江下游宗族活动与国家王朝制度及正统文化向区域社会的推广及其边疆族群的国家认同等。王勤美等通过土司《龙氏迪光录》探讨族谱文书书写下族群身份的演变及族群政治文化诉求。基于以上研究的观点启发,本文将以湘黔界邻地区侗苗社会中兼具“祖先”与“神明”的区域性神明飞山神杨再思为主线,深入阐释该地域社会最大姓氏之一的杨氏人群“英雄神祖”建构的地方性策略。   湘黔界邻地区为历史文献中被以“五溪蛮”“飞山蛮”等各种“蛮”所指称的当下侗、苗等族群居住区域,历史上曾是历代中央王朝开疆拓土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经营边缘地区的前沿阵地。唐宋至明,历经“化外之地”到“入版图者存虚名,充府库者无实例”,再到“俱入版籍,纳税当差,成遵王化”历程,在清代中央王朝基本实现了对该区域的真正统治。在该区域这一“王化”过程中,屯兵、商人等大量移民进入,与原有土著大姓共同构筑了地域社会的宗族结构。湘黔界邻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直接统治不仅仅是王朝依靠军事、政治等手段达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宗族力量的采借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如在中央王朝的羁縻政策之下达成“土酋归附”,如熙宁中,南江之苏氏、梅山之苏氏、诚州之杨氏相继纳土,创立城砦,使之比内地为王民。这些地方大姓宗族就成为该地域社会管控的重要力量。杨氏人群在该区域是无可争议的豪强大族,谭其骧认为:   辰、沅蛮族不一,而仡伶最著,杨氏实其渠帅也。明以后木杨氏为苗,洪武三十年,有卢溪县苗长杨二赴京师奏准轻赋,至今湘西苗中犹有杨氏,所以杨氏族类至繁,杨氏尤为贵州苗巨姓……。杨氏历仕宦者不绝于途,靖州四属,杨氏并为甲族,族望之盛,湘西南无出其右者。   同时《宋史?诚徽州传》对杨氏作为地方酋首及其与中央王朝间的频繁互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这些都突显出杨氏在该地域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该地区又有诸如龙氏、吴氏等大姓宗族,杨氏在唤醒、强化宗族意识的同时,基于地方性而不断通过各种举措提升宗族地位。本文即以杨氏人群集体性建构飞山神杨再思“祖先”与“神明”的“英雄神祖”多重实践,讨论宗族活动在区域社会中的实践策略。   一、族谱书写下的“英雄神祖”建构   族谱类文本的编修是地方社会宗族意识下的集体行为,是书写宗族历史及建构氏族认同的地方性策略。湘黔界邻区域社会,特别是清水江下游、渠水流域的天柱、会同、靖州等地各大姓氏编修了大量族谱类文书。罗香林对中国家谱史研究认为至宋代时,家谱就逐渐由官修到私修。北宋欧阳修、苏洵为本族编修的族谱,开创了近世新式族谱的基本体例。此后经过南宋至元代,族谱体例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充,至明清臻于完备。欧阳宗书认为清末民初基本形成“姓姓有谱、家家有谱、族族有谱”。龙泽江等认为清水江下游的建祠修谱活动始于清康熙年间,而大量兴起于乾隆年代。湘黔界邻区域《杨氏族谱》多创修于清乾隆年间,只是这些谱牒在民间已难寻其踪迹,我们也只能从后世续修族谱转载的原族谱旧序等内容对其进行推测。如靖州县城现存的咸丰三年(1853年)续修《杨氏族谱》、天柱县蓝田镇都甫寨及湖南芷江碧涌乡十甲杨于清末民初台作续修的《杨氏族谱》、会同杨家渡湾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续修的《杨氏族谱》等都转述了清乾隆年间由庠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