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对比研究.docVIP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对比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对比研究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安妮?布拉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1612-1672)是美洲大陆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就将诗集《美洲新崛起的第十位缪斯》付梓问世的女诗人。本文试从其公众诗歌《献给尊贵的锡德尼?菲利普爵士的挽诗》和个人诗歌《纪念我的儿媳梅西?布拉兹特里特女士》两首挽诗入手,对布氏的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的主题、技法和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安妮?布拉兹特里特 公众诗歌 个人诗歌 挽诗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1612-1672)是北美殖民时期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诗集就付梓问世的女诗人。她的第一部诗集《美洲新崛起的第十位缪斯》(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不仅开启了美国诗歌创作的传统而且开创了女性诗歌的新时代,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妹夫约翰?伍德(John Woodbridge)在《致读者信》中赞扬了布拉兹特里特的诸多美德,并且表明她是在完成了家庭妇女的职责后,挤占空闲时间完成的诗作,而诗人本身并不愿将诗集付诸公开。(Hensley,2)通过男性发声,为清教女性的文学创作进行辩护和解释,体现了审慎和谦逊的态度与立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布拉兹特里特纠结于“家庭主妇――女性诗人”这一双维度的角色冲突中。本文从《献给尊贵的锡德尼?菲利普爵士的挽诗》(“An Elegy Upon That Honorable and Renowned Knight Sir Phillip Sidney”)和《纪念我的儿媳梅西?布拉兹特里特女士》(“To the Memory of My Dear Daughter-in-Law Mrs Mercy Bradstreet”)两首挽诗入手,展开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的对比研究。    一、话题对比    布拉兹特里特的个人诗歌主题主要局限在个人、家庭范畴。如她谈到了自己与家人的疾病(《作于疾病发作时》“Upon a Fit of Sickness”;《退烧》“For Deliverance from A Fever”),个人的得失(《房舍焚毁记》“Upon the Burning of Our House”),对永生的向往(《疲惫的朝圣者》“As Weary Pilgrim”),成长与离别(《致孩子们》“In Reference to Her Children”),对死亡的哀悼(《纪念我亲爱的孙女伊丽莎白?布拉兹特里特》“In Memory of My Dear Grandchild Elizabeth Bradstreet”),丈夫与儿子的远行(《致丈夫的一封信,后者公差在外》“A Letter to Her Husband”;《咏儿子塞缪尔赴英》“Upon My Son Samuel His Going for England”),上帝的荣耀(《我服务的上帝是什么样子的?》“What God is Like to Him I Serve?”)等。从这些主题中布氏不仅感悟到生活对自己的意义,而且体验到丈夫和孩子对她的存在感。而在公众诗歌中,她始终无法摆脱清教徒的倾向。在创作形式上较正式,通常被认为是模仿文艺复兴作品的产物;主题涉及历史、社会、科学等严肃话题,如《锡德尼挽诗》(“An Elegy Upon Sir Phillip Sidney”);《序诗》(“The Prologue”);“四部曲”:《四元素》(“The Four Elements”)、《人体质中的四体液》(“Of the Four Humours”)、《人生四季》(“Of the Four Ages”)、《一年四季》(“The Four Seasons”)和《世上四帝国》(“The Four Monarchies”);《新旧英格兰对话》(“A Dialogue between Old England and New”);《作者致其书》(“The Author to Her Book”)等。(周霄:177)    《锡德尼挽诗》和《梅西挽诗》的主题差异从一开篇便显而易见。试看前者: When England did enjoy her Halcyon days/Her noble Sidney wore the Crown of Bays/As well an honour to our British Land,/As she that swayed the scepter with her hand/Mars and Minerva did in one agree,/Of arms and arts he should a pattern be.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