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理视域中传统节俗社会功能探析
治理视域中传统节俗社会功能探析
【摘要】桂西南壮族乡村的“三月三”节俗以其包含的节日模式、道德评价、文化认同及交往交流等要素在维系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乡村治理寓于节俗活动之中,关注节俗民生、重塑孝道价值、整合精品民俗等,“三月三”节俗才能以更丰富的形式、更高的品质助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
【关键词】壮族;民族乡村;三月三;社会功能
【作者】农淑英,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广西崇左,532200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5)03-0108-005
ON SOCI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USTOM OF
FESTIV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Taking the Festival of March 3rd in Rural Zhuang Area in
Southwest Guangxi as An Example
Nong Shuying
Abstract: The Festival of March 3rd which includes meaningful festival activities, moral assessment,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tc, plays a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in maintaining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Zhuang villages in Southwest Guangxi Only by combining rural governance into the festival activities such as caring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 remodeling the value of filial piety, integrating the dedicated customs etc can this festival brings the villages richer forms and better quality and push them onto a higher moral level
Key Words: the Zhuang nationality; minority village; March 3rd Festival; social function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遇之后的乡村社会民俗文化重新涌动。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强调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 [1]。作为民间传统主要组成部分的祭祀仪式、庆典等仪式活动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府、民间对传统节庆民俗的重视,引起了报刊、媒体、网络及学者对民俗文化的关注,一些学者开始涉足关于民俗与乡村社会发展关联性的研究,比如张士闪阐述了民俗文化在当代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2009),杨正文阐明了民俗的社会管理功能(1990),于春江分析了民俗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2008),李全胜论述了村落文化在当前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中的作用与重构(2012),张丽琴阐述了随礼、求雨、扭秧歌中的东北Z村村民自治的民俗背景(2011)等等。这些研究或从全局或从局部、或以理论或以实例分析了民俗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作用及意义。
壮学研究
就广西的民间社会而言,“三月三”是除春节和中元节以外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三月三”社会功能的凸显,“三月三”逐渐被提升为以民间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行为,成了壮族的文化符号,也成了壮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典型模式。2014年广西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出台了规定“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法定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并给全自治区公民统一放假两天。在学术方面,学者对于广西“三月三”的关注及研究也有了一些成果,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的文化定位及其文化意义(张利群,2012年),浅析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的传承困境及其破解途径――以武鸣“三月三歌圩”为例(廖碧霞、黄建勇、于萍,2013年),广西少数民族节庆体育的社会学研究――以三江县第十二届古谊“三月三”花炮节为个案(石荣群、黎晓春、陆元兆,2012年), 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