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休斯诗歌中乌鸦双重意象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德休斯诗歌中乌鸦双重意象分析

泰德休斯诗歌中乌鸦双重意象分析   摘 要:泰德?休斯是英国著名的桂冠诗人,他的诗歌尤以动物诗为最,乌鸦是其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休斯诗中的乌鸦虽然散落在不同的诗篇中,但乌鸦的形象却突破了文字局限,融为一体,构成连贯的双重意象,即:对传统价值的质疑和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关键词:泰德?休斯 动物诗 双重意象 乌鸦   一、泰德?休斯和他的乌鸦   众所周知,泰德?休斯(Ted Hughes,1930-1998)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桂冠诗人,他的诗立意别致,笔触锋利,风格孤峻,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在他的诗歌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动物诗”,特别钟情于对凶禽猛兽的描写,从诗人1957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雨中的鹰》(The Hawk in the Rain)开始, 他对动物描写的兴趣便没有停息,自此之后,他还写了大量的关于马、老鼠、鱼等各种各样的有关动物的诗歌。当然,休斯本人既是有名的诗人,也是颇有影响力的儿童作家。所以,他的这些“动物诗”保留了儿童单纯、质朴的格调,同时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例如在《雨中的鹰》的集子中,“鹰”凶猛高傲的形象被他描述得淋漓尽致,具有人们对这种动物的主观感性认识,但是休斯也在诗中描述道:“我高兴时就捕杀,因为一切都属于我”,“我的举止就是把别个的脑袋撕下来――分配死亡”,由此可见,他诗中的动物在保留动物性的同时,也影射了人性,或者说,他诗歌中的动物展现的正是他对人性、动物性以及两者之间的思考。《鸦》(Crow)是诗人在1970年创作发表的最后一组动物诗,它的主题同样引起了批评界的关注和争议,这一切都源于诗歌展现的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休斯诗歌中的乌鸦其实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象,而这两种意象同时又相互关联,融为一体。这一点从休斯关于乌鸦的短诗《乌鸦的第一课》(Crow′s First Lesson)和《乌鸦的最后据点》(Crow′s Last Stand)中表现的不同意象中就能够洞见。   二、传统价值的质疑者   休斯选择乌鸦作为创作主题是有特定的原因的。从动物性的角度来看,乌鸦的生活习性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相似性。从鸟类百科知识可以知道,乌鸦是隶属鸦科雀目鸟类中最大的一种鸟,它们主要栖于林缘和山崖,表现出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从中可以看出,乌鸦是一种适应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一种智慧生物,这种动物性在休斯的《乌鸦的第一课》中体现出来,发挥着作用。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上帝对乌鸦进行“爱”的说教的故事,上帝一共对乌鸦进行了三次“爱”的传教,乌鸦采取了三种不同方式的回应,拒绝配合上帝的教导,以讽刺的方式回击了上帝的说教。在第一次上帝教乌鸦说“爱”时,乌鸦沉默不语,它的反应是:“乌鸦张开嘴,白鲨鱼猛冲近海,向下翻滚,看自己有多大能耐”(Crow gaped, and the white shark crashed into the sea\And went rolling downwards, discovering its own depth);上帝再次教导乌鸦说“爱”,乌鸦还是不言语,“乌鸦张开嘴,一只绿蝇,一只舌蝇,一只蚊子嗡嗡飞出来,扑向杂七杂八的华宴”(Crow gaped, and a bluefly, a tsetse, a mosquito\Zoomed out and down\To their Sundry flesh-pots)。在这两次上帝的教化中,乌鸦张开了嘴,却哑口无言,原因在于乌鸦的智慧,它看到了上帝教化的迂腐,乌鸦不用开口和上帝辩驳,眼见的事实已经说明了上帝口中的“爱”的荒谬:大自然的白鲨生机勃勃,野性十足,有意在大海里一试身手,展开杀戮;地面上,一群蚊蝇四处横行,在腐朽污浊之地觅食,这和上帝的话语形成多么强烈的反差啊。   如果前两次的教化乌鸦只是无声反抗的话,第三次的教化终于让乌鸦忍无可忍了,“乌鸦发颤,张开嘴,呕吐起来,人的无身巨首滚出来落在地上,眼睛骨碌碌直转,叽叽喳喳地抗议起来”(Crow convulsed, gaped, retched and \ Man′s bodiless prodigious head \ Bulbed out on the earth, with swiveling eyes \ Jabbering protest―),终于,人类的杀戮让上帝所谓的“爱”无地自容,乌鸦是智慧的,它的呕吐正是对以上帝为代表的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支撑西方世界几百年的基督教仁爱观无论是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还是充斥杀戮的人类世界都显得非常滑稽,这里的乌鸦,就是这样一个冷静的批评家,它以眼见的事实驳斥了上帝的价值观。全诗最后一句“乌鸦飞走了,怪内疚地”(Crow flew guiltily off)流露出讽刺的语气,上帝的三次教导最终以被捉弄而收尾,这并非是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