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防火技术
浅析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防火技术
摘要:笔者参阅大量古籍和今人对古籍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建造方面的防火措施进行研究。汲取古代防火设计的精髓,希望能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加以借鉴。
关键词:城市建设;建筑建造;防火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然而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建筑少之又少,特别是明朝之前,火灾频繁发生,无论多么辉煌的建筑顿成焦砾。我们的先祖们在一次次血与泪的教训中,在城市建设和建筑建造等方面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笔者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建造方面的防火措施进行简要的剖析,在以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加以借鉴。
1.城市建设方面
1.1防火分区划分
中国古代城市一般利用街道、河流等将整个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即使发生火灾也不容易迅速蔓延。以隋唐洛阳城为例,整个城市由洛河和街道划分出不同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之间约30米的防火间距和夯土版筑城墙能有效防止火灾蔓延。
1.2防火间距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权威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城市格局,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故宫就是以其为模板建造的。它提出“经涂九轨,环涂七轨”,即城市内道路约16米,环城道路约12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的问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木结构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米。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1.3消防通道
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改造汴京时,明确提出了在人群聚居的建筑物之间,必须设置火巷,此后元、明、清一直沿用这种做法。火巷类似于现代的消防通道,不仅能有效地阻止火势在相邻建筑间蔓延,还能为人员疏散和扑救火灾提供有利条件。
1.4水系建设
在城市建设方面,水源问题总是优先考虑,不仅满足生活、园林等用水的需要,同时也保证消防用水的需要。
汉武帝修复秦始皇所建的上林苑“开挖了周围四十里地昆明池,以蓄南山之水”主要作用城市供水、漕运及军事方面,同时也作为一个很好的消防水源。古村落挖掘水塘蓄水以缓解缺水问题,大小水塘,既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又为防火灭火提供充足的水源。古代住宅建筑中一般都有一个花园,花园中经常开挖有大大小小的池塘,既出自主人的审美情趣,也有防火的考虑。
水井是古代家家户户都俱备的东西,既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水源,也是备用的“消火栓”。例如,明清故宫有80余口水井。
2.建筑建造方面
2.1建筑材料
2.1.1木材
木材是我国古代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易燃是其劣根性。春秋时期《左传?襄公九年》记载了宋国预防和扑救火灾的整套方法。“火所未至,撤小屋,涂大屋”,即用涂泥抹灰的方法来改善防火条件,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
元代王祯《农书》“以法制泥土为用,先宜选用壮大材木,缔构既成,椽上铺板,板上传泥,泥上用法制油灰泥涂饰。待日曝干,坚如瓷石,可以代瓦。凡屋中内外木材露者,与夫门窗壁堵,通用法制灰泥圬墁之,务要匀厚固密,勿有罅隙。可免焚?{之患,名曰:“法制长生屋”。即用一种防火涂料,阻止火势蔓延。
2.1.2夯土
夯土造屋始于殷商时代,后被广泛应用。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坊也用夯土墙分隔。大部分建于明清时代的福建土楼,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实物。从福建土楼以往发生火灾的残骸看出,土楼内部烧空,而外墙却几乎完好。
2.1.3砖石材
砖石材是一种可作为围护墙和承重墙体的非燃烧建筑材料。中国在周朝已有关于砖的记载,在商代石材已经应用于建筑中,但砖石材始终没能称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明代后木材匮乏,砖石材料开始大量应用于建筑中。无梁殿是我国砖石建筑的杰作,流行于明代,它是全用砖石垒砌而成的拱?唤峁梗?不用寸钉片木,无梁无柱,多用作防火建筑,如故宫皇史、南京灵谷寺无量殿。
明末毛奇龄《杭州治火议》。系统阐述了木结构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以砖代木的必要性。书中认为:“木中之火,以外热而炙于其里,往往火所未及,而木先出烟,以外火与内火两相逼也,如此烂漫无已时矣”,主张“南土北砖,俱作御火”。
2.1.4瓦
瓦的使用,是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使原来的可燃材料建筑的屋顶,改成了非燃烧材料建筑的屋顶,与非燃材料构筑的墙体结合,使整个建筑的防火性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2.2建造技术
2.2.1防火墙的设置
风火檐
古人在建筑物的两侧山墙和后檐墙上,不开门窗,不采用可燃材料,谓之风火檐,这是防火墙的一种形式。清朝雍正皇帝接受宫内发生火灾的教训,命令工部将三大殿的东西配殿以及东六宫、西六宫的两侧山墙和后檐墙改为风火檐。改造防火墙的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