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礼貌用语不同
浅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礼貌用语不同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人们所知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是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必须维护和遵守的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讲英语或汉语的人,常常会使用带有母语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去表达各自不同的礼貌用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语用差异。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角度,对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进行研究,举例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找出出现不同的原因,以期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达到更好地跨文化交际效果。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礼貌用语 差异
一、理论背景
本篇文章的理论基础是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及礼貌用语等。在文章的开头,先对其理论基础作出相应的介绍,以便在文章的分析中找到其理论支撑。
1.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背景。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戴炜栋也对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定义作出了解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so known a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经学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反应了文化现实。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同整体的关系。
跨文化语用失误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部分,托马斯将其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对语言的错用,包括错误的使用目标语或根据母语的语义或结构使用目标语。而社交语用失误是指违背了不同文化里指导语言行为的文化规范和语用原则的言语行为。通俗地说,就是指在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的选择的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社交语用失误可能出现在日常交流的方方面面,如招呼、称呼、谦虚、道歉、请求、介绍、告别和价值观等许多方面。
2.关于礼貌用语的理论背景。按照通常的划分,礼貌用语包括问候语、称呼语、赞美和禁忌等。关于礼貌用语的原则,中西方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人们普遍认可的礼貌用语的原则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主要有合作原则、慷慨原则、策略原则、同情原则等。在我国,语言学家顾曰国(2001)也提出了礼貌原则,如:贬己尊人原则、文雅原则、称呼原则、求同原则等等下文中将以问候语、称呼语、禁忌语为例,分析中西方礼貌用语的不同。
二、中西方礼貌用语的不同
1.问候语。问候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例如,西方人在见面时通常用“Hi,Hello” 或者更长一点的例如 “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How are you getting on?”而中国人在见面打招呼时通常会说“你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除了说你好,还经常在打招呼时问对方:“你吃了吗?”,“你去哪啊?”等等,这些询问在外国人眼中则是自己的隐私,打招呼时也不会这样问对方。而且,中西方的人们在打招呼时谈论的话题也有所不同,西方人见面最常见的话题是天气这些不触及到个人隐私的话题,但是中国人则比较喜欢打听对方的隐私。
因此,中西方的人们在招呼语方面的不同显而易见。原因在于中西方对于个人主义和隐私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中国人喜欢询问对方的生活处境,以此作为对别人的关心,也认为这是表达礼貌的一种方式。而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强调个人主义。
2.称呼语。称呼语在与人交流时的作用是引起对方的注意,是一段对话的开始。在我国,称呼语也是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称呼语的使用被很多因素影响,如传统伦理、宗教和血缘关系等。如亲属关系称呼语: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这么称呼语在西方有与其相对应的表达。还有一种称呼语为对方的姓加上其职位,如李主席、周书记等。但是在西方,无论对方高低,人们都可以直呼其姓名,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平等。
总之,称呼语是反应人际关系和文化传统的一面镜子。其功能是帮助人们建立或者维护社会关系,恰当的称呼语对于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的信任和理解有很大的作用,而由于不了解外国的文化而误用称呼语,则会造成交流的误解和不便。
3.禁忌语。禁忌语在每个国家都存在,在中西方,对禁忌语的表达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死亡、性和排泄物,这些词汇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所避讳的。但是在禁忌语的使用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4重载交通水泥路面设计.doc
- 年产12万吨苯乙烯精制工艺设计.docx
- 电工基础知识(全面)课件课件(完整版)160页.pptx VIP
- 装配式建筑在装配式港口码头中的应用与优化,2025年行业展望报告.docx
-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第2版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 课题申报参考: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研究.docx VIP
- 2024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pdf
- 水产动物疾病学3免疫学.ppt
- 课题申报参考:中华优秀传统医德文化融入医药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ocx VIP
- (高清版)DB32∕T 5040-2025 家用电梯智能化要求及验收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