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抗日战争时期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涌现出英雄人物研究
对抗日战争时期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涌现出英雄人物研究
[摘 要]针对日本近年来的否定、歪曲侵略历史,通过对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研究,来铭记历史,警告日本,让爱国主义思想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源泉。
[关键词]抗日;英雄人物;岫岩;满族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直至衰退,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国内矛盾加剧等问题,它开始不断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并对周边国家进行军事挑衅,随着中国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我们有必要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近代以来对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回顾,从而警告那些“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1)的日本少数右翼分子,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是绝不会允许他们企图制造新的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图谋。下面我们在对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来回顾一下那段全民族抗日的历史,让中国人在坚定不移地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2)
一、东北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在岫岩的殖民统治
近代以来,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落后农业国,日本在一战后努力发展使自己进入先进工业国的行列,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重创,为了转嫁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满州国”,对东北进行疯狂的侵略和掠夺,作为柞蚕丝生产基地的岫岩也成为日本的重点掠夺对象。这主要表现为:
1、进行经济掠夺。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吞并中国,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妄想,便大肆搜刮、掠夺东北人民的财富,并为此制定了“经济统制”政策,对东北人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消费加以“统制”,为保证“经济统制”政策的顺利推行,还制定了所谓的“经济法”。
2、征收苛捐杂税。日伪政府为了榨取人民的血汗,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虽然捐和税由不同的部门收取,但是在交纳时要求同时交,开在一张税票上。岫岩的柞蚕养殖历史悠久,但是在日伪时期,也要交纳蚕场税。
3、征收“出荷粮”。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掠夺下,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日益萎缩,日伪为了战争的需要,强迫农民缩减粮食种植面积,扩种战略军需作物,从1939年开始征收所谓的“粮谷出荷”(出荷粮),即由过去用经济力量压价收购改为用暴力强迫农民出售农产品。
4、强迫民众当“国兵”、服劳役。日伪规定:凡年满19岁的青年都要检查身体,合格者即充“国兵”,服役3年,体检不合格的“国兵漏子”,编入“勤劳奉仕队”服劳役3年。(3)同时日寇为了修建军事工程和其它建设,抓捕和强征大批农民去当劳工,到伪满末期尤甚。
除此之外,日本帝国主义还摧残东北民族教育,进行奴化教育;制造民族矛盾;镇压人民反抗活动等。日伪政府通过对东北人民进行殖民教化,企图削弱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斗争意志,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岫岩人民的强烈反抗。
二、岫岩各族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反抗
东北沦陷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纷纷拿起武器,抗击日本侵略者,岫岩是当时辽宁省内组织义勇军最早、坚持武装抗日斗争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岫岩地区群众先后自发组织了3支抗日义勇军,参加义勇军的主要是满族人民群众,他们与其他民族一起在岫岩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武装抗日斗争。
1931年10月抗日民族英雄邓铁梅在岫岩朝阳乡小汤沟顾家堡子组建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简称自卫军),并提出“不怕死,不爱钱,收复失地,杀尽倭奴”的行动纲领,进行抗日斗争,队伍很快发展到1.5万余人。以后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将这支队伍编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十八路”,1932年伪岫岩县县长兼公安局长刘景文率县公安大队起义抗日,被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统编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邓、刘两支义勇军,分别以尖山窑(今岫岩大营子镇)和岫岩城为根据地,运用游击战术,一度控制了辽东半岛沈(阳)大(连)铁路和沈(阳)安(东)铁路之间的岫岩、庄河和凤城铁路以西的地域,使这一地区成为著名的“三角抗区”,严重威胁了日军的后方运输线。为了消灭“三角抗区”的义勇军,日本关东军在1932―1934年,连续对义勇军进行多次大规模的“讨伐”。1932年12月中旬日军2万余众,多路进犯岫岩等地,对“三角地带”进行第一次“讨伐”。在这次讨伐中,刘景文所部在关门山战役中,击毙日军官兵30余人,生俘辽阳参事官成泽直亮及日军12人,伪军500余人缴械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