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堂書目》考校中國古典文獻學专业论文.docxVIP

《千頃堂書目》考校中國古典文獻學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頃堂書目》考校中國古典文獻學专业论文

PAGE PAGE 10 前 言 《千頃堂書目》,實為《明史藝文志》初稿,該書問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 皆以鈔本形式流傳。但由於篇幅較大,傳抄不易,故鈔本稀缺,難以訪求,以致 原目已失。直到一九一三年,張鈞衡始據十萬卷樓鈔本和漢唐摘殘抄本刻入《適 園叢書》,後又于一九二〇年增訂,我們稱為庚申本。目前,對于《千頃堂書目》 的研究,學術界并未涉及,亦無專書出版,就單篇論文而言,也大多為考察其書 的價值、思想、意義,或者就部分條目進行考訂。 關于《千頃堂書目》的版本,通行本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由瞿鳳起,潘 景鄭進行整理的本子,即以張刻庚申本為底本,以鐵琴銅劍樓王振聲用知不足齋 本迻錄盧文弨、吳騫所校及其他材料而點校。該本因內容完備并加以點校、排版, 多為學者所用。另,《文淵閣四庫全書》收錄《千頃堂書目》,為浙江巡撫採進本, 內容多有舛誤、簡省和刪改之處。此外,《叢書集成續編》第六十七冊亦收錄《適 園叢書》本,即張鈞衡於一九一三癸丑初刻本,亦為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所據 底本。當然,此三種版本并非《千頃堂書目》原貌,之間內容有同有異。本文旨 在考察《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的文字,將《適園叢書》 初刻本作為參校本,對其中的錯誤進行考證,方可辨認原目精神。 關于對《千頃堂書目》的使用,《四庫全書總目》在考校明人著作的時候多 次徵引該書,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眾所周知,《四庫全書總目》作為中國古典目 錄的集大成者,對於我們“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了解古代目錄著作情況具有 重要的參考價值,它對《千頃堂書目》的使用有批判也有繼承,可供後世學者研 究所用。然而《四庫全書總目》乃官修,難免意存偏頗,再加上很多內容被刪削, 竄改,以及館臣們的倉促草率,往往有誤解、錯引之失。本文就此問題展開分類 討論并有針對性的舉例說明。 本文分為兩大類: 第一部分:《四庫全書總目》徵引《千頃堂書目》情況考論,并分情況討論 和考辨。 第二部分:將四庫本《千頃堂書目》與通行的校點本其中經、史兩部的內容 進行逐條對校,并指出正誤。 凡 例 一、 為行文方便,文中使用以下簡稱: 《千目》: 《千頃堂書目》 《總目》: 《四庫全書總目》 上古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 四庫本:《四庫全書》本 適園本:《適園叢書》本 《存目》:《四庫全書存目叢刊》 《續修》:《續修四庫全書》 《禁毀》:《四庫禁毀書叢刊》 《綜錄》:《中國叢書綜錄》 《新編》:《叢書集成新編》 《續編》:《叢書集成續編》 凡引用藏書家題跋目錄和文集等,首次出現列出撰者姓名,下面則不再贅述。 二、第一部分,《總目》徵引《千頃堂書目》考辨,是基于上古本與四庫本一致 的情況。 三、第二部分,四庫本與上古本異文考訂,引文首列四庫本,次列上古本,內容 包括圖書著錄情況和原注。凡撰者、書名及卷數一致的情況,將此書名等列於條 目之首,并加黑突出顯示,異文之中則不再重復出現。 四、頁碼: 第一部分:分別為《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冊至第五冊《總目》的頁碼和欄位以 及上古本《千頃堂書目》的頁碼和欄位。 第二部分:分別為四庫本、上古本、適園本的頁碼以及欄位。 一、《四庫全書總目》引《千頃堂書目》考略 (一)《總目》對《千目》認同或繼承 1.《千目》記有四庫館臣未見或與四庫本有異之書 卷八十:《南京吏部志》十五卷 明汪宗伊撰 《總目》:黃氏《千頃堂書目》載“宗伊尙有《留銓志餘》二卷”,葢卽補志中所 遺者,今其書未見云。(2-668 下) 【按】《千目》卷九載:“汪宗伊《南京吏部志》二十卷又《留銓志餘》二卷” (234 下)。四庫館臣雖未見《留銓志餘》一書,但因見於《千目》著錄,亦 予以提及。 卷一百八十九:《隋文紀》八卷 明梅鼎祚編 《總目》:案《千頃堂書目》載鼎祚所編尙有:《三國文紀》、《東晉文紀》、《後陳 文紀》。《三國》、《東晉》,今未見其本,姑從闕如,《後陳》併不知爲何代,疑傳 寫有訛,今亦未見其本,故置之不論焉。(5-85 下) 【按】《千目》卷三十一載:“梅鼎祚《皇霸文紀》十三卷,又《西漢文紀》 二十卷,又《東漢文紀》二十卷,又《三國文紀》(缺)卷,又《西晉文紀》 二十卷,又《東晉文紀》(缺)卷,又《宋文紀》十八卷,又《齊文紀》(缺) 卷,又《梁文紀》(缺)卷,又《陳文紀》(缺)卷,又《北齊後周文紀》(缺) 卷,又《隋文紀》(缺)卷,又《釋文紀》(缺)卷,又《後陳文紀》(缺) 卷”(759 上)。歷史上無“後陳”朝代,黃氏所記似誤,總目存疑,態度較 為謹慎。《總目》對未見之書或與《千目》有異而又無法考證之書則予以說 明,以使人們多少能了解一些《四庫》以外的圖書。 2.凡無法考證的圖書,《總目》盡可能迻錄《千目》原文 卷一百九十三:《三僧詩》三卷 《總目》:三僧均不著其名,一曰《二楞詩稿》;一曰《高松詩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