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忆儿时》教案 冀教版.docVIP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忆儿时》教案 冀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忆儿时》教案 冀教版

PAGE PAGE 4 7.忆儿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了解现代画家和散文家丰子恺,准确把握文中表现出的作者情感和形象。品味作者刻画人物本色天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合作探究研读课文,赏析课文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文展现出的纯朴无邪的童真和童趣,理解作者既有沉湎与神往,又有悲悯与忏悔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准确概括每个故事的内容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进而通过分析文章记述的故事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形象。 3.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自主搜集自己喜欢的描写语句,赏析学习本文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人最幸福的就是童年时光,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无邪的,童年也是幼稚的,甚至做过许多傻事,但童年永远是我们最深沉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一起穿越时空回到他的童年,看看他的的童年都发生了怎样的趣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蚀(shì)本 点缀(zhuì) 姊(zǐ)妹 桑葚(shèn) 轧(zhá)脱 囡囡(nān) 寂寥(liáo) 杀虐(nǜe) 赦(shè)免 忏(chàn)悔 晚酌(zhuó) 盛(chéng)饭 抉剔(tī) 蟹螯(áo) 茹(rú)素 相偕(xié) 叮嘱(zhǔ) 渔樵(qiáo) 煽(shān)惑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择词语造句。 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忏悔:佛教仪式。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煽惑:煽动蛊惑。 蚀本:亏本。 茹素:吃素。 抉剔:搜求挑取。 更深人静: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3、请学生谈谈自己通过查资料对作者丰子恺的了解。 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著有画册《子恺漫画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三、听配乐朗诵或老师范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本文是一片回忆性散文) 2、文章一开头就说“我回忆儿时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这三件事各是什么事?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 (第一件事是养蚕。第二件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第三件事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囝囝交游,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 3、这三件事具体写了什么?三件事在作者心中的感受是怎样的? (第一件事写养蚕,写了蚕落地铺时走跳板的快乐,采茧做丝时无功也享受吃食的快乐,养蚕期间家里被非常的空气“笼罩”的快乐等等,最后抒写了对儿时往事的神往和对杀生取乐的忏悔。 第二件事写中秋赏月时吃蟹,写了父亲细细品蟹的典雅情致,全家人吃蟹的热闹温馨,吃蟹的滋味等,最后同样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神往和对杀生的忏悔。 第三件事写钓鱼,写了自家和邻居家和睦互助的暖暖人情,我和小玩伴亲密无间的兄弟情义,“我”在钓鱼中体味到的兴味等,最后提到钓鱼也是生灵的虐杀。同样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神往以及对杀生的忏悔。) 4、作者在回忆这三件事时表达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对儿时往事永远神往,而又永远忏悔。)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回忆儿时养蚕时,写了哪几件乐事? (三件乐事:一是蚕落地铺时走跳板,二是采茧做丝时吃枇杷和软糕,三是做丝时家里非常的空气。) 2、“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如何理解这句中“像棋盘街一样”“一点也不怕”?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满屋的跳板”比作“棋盘街”,生动形象的表现蚕落地铺时,架着的方便通行的跳板多,也从侧面表明蚕养得多。我在这纵横交错的跳板上走“一点也不怕”写出“我”的天真顽皮和走跳板时的快乐。) 3、作者在第一个故事“养蚕”结尾时说:“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又说:“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这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否也引发了你更深入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怜悯之情,体现了作者的善良慈爱。感悟:围绕“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谈。) 4、作者在回忆童年的三件事时,有一种共同的感情“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