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残丑者形象生存意义探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残丑者形象生存意义探索

庄子残丑者形象生存意义探索   摘 要:如何生存是人类最本源的问题,无数哲学家为此做出了深刻的探索,其中便包括庄子。众所周知,庄子最为提倡的生存方式是“无为”。无为何以在庄子看来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呢?有为又有那些弊端呢?从庄子笔下的众多残丑者形象的认识、行为可以探索庄子无为思想的深刻奥秘。   关键词:残丑者形象;生存方式;缺陷;无为   《庄子》一书精心创造了许多残丑者形象。这些形象大多形体残缺、丑陋不堪,并为世俗所轻视,但无一不为庄子所赞叹。庄子何以对他们情有独钟呢?残丑者无疑寄托了他的人生哲学理想。从生存论角度看,残丑者的生存方式自然也是庄子最为欣赏的。这些形象与世俗众人在认识和行为上有什么区别呢?在他们身上又负载了什么价值,值得我们借鉴和启示呢?   一、世俗认识及生存方式的弊端   残丑者的生存状态是庄子所褒赏的。那么世俗的生存状态有什么缺陷呢?庄子何以对此不满呢?《至乐》篇讨论了这一问题:“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福?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1]世俗所尊的生存方式有富、贵、寿、善,但皆不能兼备庄子所求的“至乐”和“活生”。以富言之,积累财富需要劳神苦身,并且财富仅仅是积累起来不使用方能称为富,这样对于我们的身体或生存而言并无意义;如果财富为我们尽用,可以助于身体却不能积累,和我们所尊的富贵又背道而驰,会让人感到忧虑而不得乐。积累财富不能养身,不积累财富所产生的忧虑又不能养心,因此无论如何会顾此失彼。同样,贵者维护自己名声,名声是外人所见而非己,不能养身(生);不劳身积虑维护名声,又会因无名声而忧虑,不能养心。烈士、伍子胥为人所称善,却不能活生;活生,又不能称善。这样,庄子所追求的求乐、活身兼备的生存方式无论如何都不能实现。富、贵、善等不能兼备养生和得乐,乃因欲求取它们必须舍弃掉其他。如上文所举积累财富与让财富为身体所用不可兼得,积财而乐此不疲,便不得不忽略养生乃至其他一切事情而一味求之。但是,这样的富真能称作富吗?富尚且不能让己身富贵,谈何富贵呢?同理可见,这样求取富、贵、善的生存方式对生命本身便显得空洞无力。   再观寿者,求长命百岁,与养身不矛盾,快乐、活生看似兼备,何以仍然“忧”“苦”呢?我们不妨看看世俗之人是如何养生的。《达生》篇有言:“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2]求寿者将一切可能的外物为养形、养生提供便利,与求富贵等一样,欲养生,则不得不舍掉其他。另外,外物对形体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有物却未必能养形;形体对于生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有形却仍会死亡。生命的来与去是不能阻挡,对生的追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世俗看来以物、形养生不得不做,而最终不能挽救生命的消亡。难道不让人怅然若失吗?难道不让人大忧以惧吗?   我们为什么忙碌于养生,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呢?《在宥》篇道:“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馀丧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3]一人取天下,是各种机缘巧合相汇而得之。既然是侥幸得之,怎么可能长久地拥有呢?得天下者见到所得,却不预想转瞬失去的可能。一旦失去,则“万有馀丧”,势必让人心如死灰。生存难道不带有侥幸吗?富、贵、善的索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秋水》篇又说:“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4]时空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那么,寿乃至富、贵、善,甚至一切事物幻化无尽。万物的得失、生长、消逝就完全是未知数,我们即使侥幸得之而欲执守,便与物性相悖,又怎么能持守得住呢?受不住怎么能不悲哀呢?   所以,在庄子看来,求取富、贵、寿、善的生存方式有两点缺陷:一、所求者有限,意味着必须牺牲掉其他事物而得之,无法兼顾;二、所求者是静滞的东西,而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即使侥幸获取,也是过眼云烟。因为求取本身只如水中捞月。   既然这些存在方式对生命苍白无力,人们何以对此虚妄的事物趋之若鹜呢?不难看出,它们无不与人的欲望相关。那么,欲望缘何而起呢?《齐物论》篇说:“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5]欲望乃因我们想要明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