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存论视域下现代设计审美价值.docVIP

庄子生存论视域下现代设计审美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生存论视域下现代设计审美价值

庄子生存论视域下现代设计审美价值   摘 要:文章通过比较庄子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的概念,从生存论层面重新阐释庄子思想中“真”的内涵。从庄子以“本真”为宗的生存论美学出发,从设计主体与设计对象,设计主体与生存环境及其与自然环境三个维度探讨现代设计内涵,将现代设计实践看作本真状态下的审美体验活动。   关键词:庄子;真;现代设计;审美体验   检 索: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9-0032-03   Aesthetic Value of Modern Design in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of Zhuangzi   GENG Y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Fine Ar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   Abstract :By comparison conception of “truth” within the context of Zhuangzi philosophy and that of Heidegger’s text, the intrinsic connotation of “truth” was re-claimed on the existential dimension rather than ontological dimension. Starting off from the “true” in the sight of existentialism of Zhangzi, it provides a new and potential method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modern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design subjects and design objects, design subjects and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even natural environment, re-evaluating the design practice as an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natural state.   Key words :Zhuangzi; ture; design; aesthetic experience   Internet :   庄子思想不仅通达万物、人性和生死,而且庄子阐释其思想的方式亦是一种感性的、诗意的语言。正如李泽厚先生干脆把庄子哲学看作是一种美学,庄子思想之美呈现出自由、纯真之美独具一格而拒斥任何一种限定性的形式。“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既是敬畏天地自然的审美体验,也是人理想状态下的生存方式。从崇尚自然的本真的生存论美学出发,现代设计应当回归到以万物和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为准绳的实践活动上来,从设计者与被造物、设计者与生存环境以及与自然环境这三个方面来探索现代设计之自然美理论建构。   一、庄子的生存论美学――以“真”为本   在《庄子?大宗师》中描述了一段“子桑户死而反其真”的本真状态,“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庄子哲学中的“真”并非是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将向死而生的本真看作是理想的生存方式。为了阐明庄子哲学中“真”概念的独特之处,本文将其与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进行比较性分析,分别从追问的途径和方法、“真”的内涵以及“真”与美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出发进行阐释。   首先,庄子与海德格尔对“本真生存”之沉思的起点是相异的,前者以生命绵延为尺度;后者则以此在“非本真存在”状态为逻辑起点的。面对终极性的宇宙和天地,庄子问道:“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 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云者为雨乎? 雨者为云乎? 孰隆施是? 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天运》)在庄子看来,天地日月乃至生命万象原本没有固定不变的运行方式,人们所追求的幸福快乐也并非是有确定的意义。“游乎天地之一气”意味着,人生存在人自身与天地万物相互交通交融的境域之中。与此相对,海德格尔把人称为“此在”,提出此在首先是堕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的“非本真存在”,受到闲言、烦恼和恐惧的威胁。从“非本真状态”出发,此在在追问中成为特殊的“去存在”的存在者而进入本真状态。“在这个存在者身上所能清理出的各种性质都不是‘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