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拉德对奈保尔创作影响
康拉德对奈保尔创作影响
摘 要: 康拉德和奈保尔同为英国籍作家,而且有着相似的文化身份经历。在创作实践中,奈保尔受到康拉德的影响。奈保尔的作品,无论在故事结构、艺术手法还是创作主题等方面都或多或少有康拉德的影子。本文将通过对《黑暗之心》和《河湾》的比较研究,论证奈保尔在创作中对康拉德的借鉴,同时指出奈保尔对康拉德的超越。
关键词: 《黑暗之心》 《河湾》 比较研究 影响
一
V?S?奈保尔1932年出生于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是印裔英国小说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曾被许多评论家誉为“当今活着的人中用英语写作最伟大的作家”①。他十一岁就产生了当作家的愿望,为此,他在十八岁时获得政府奖学金之后,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只身前往牛津大学学习。他曾在《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一书的序言《阅读与写作》中写道:“我争取奖学金主要是为了前往一个更大的世界,让自己有时间实现梦想,成为作家。”②多重文化身份使得奈保尔一直有种“边缘人”之感,他曾在书中写道:“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异乡人。”③他的作品多以第三世界国家为背景,通过对这些国家的书写揭示他们所经历的苦难和面临的困境,表达自己的道德关怀。
约瑟夫?康拉德1857年生于波兰,是波兰裔英国作家。17岁时,康拉德从波兰逃到了法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二十多年的海上生活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他先后到过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足迹几乎遍及大半个世界。这些海上游历的经历也成为了康拉德后期小说创作的重要素材。康拉德虽生活于帝国主义时期,但他的作品却反映出了其对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反思,表现了其超越同时代作家的先进性一面。
利维斯在《伟大传统》一书中说道:“康拉德是用英语语言――甚至任何语言进行写作的最伟大的作者之一。”④康拉德的前瞻性使他超越了所处的时代而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对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奈保尔是20世纪作家中受康拉德影响较大的英国作家之一。对此,他曾在《康拉德的黑暗与我的黑暗》一文中描述了自己与康拉德的关系。奈保尔在该篇文章中说到康拉德是自己结识的第一位现代作家,而介绍人正是希望他成为作家的父亲西帕萨德?奈保尔。奈保尔记述了自己十岁时父亲给他读康拉德的短篇小说《礁湖》,“后来这个故事变得模糊不清,但黑夜、孤独和厄运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⑤奈保尔还写道:“我对康拉德的再发现,或者说是发现实际上始自《黑暗之心》中的一个小场景。”⑥奈保尔的小说《河湾》明显受到了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的影响。
二
《河湾》与《黑暗之心》都是以殖民时代的非洲中部大河流域的生活为描写内容的作品。奈保尔在《康拉德的黑暗与我的黑暗》一文中曾说道:“我认为非洲背景――那片充满抢劫、许可残忍的萎靡不振的土地――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就是这样被假设束缚着。对我来说,这个背景现在是这本书中最有效的部分。”⑦奈保尔的这篇文章写于1974年,而《河湾》发表于1979年,基于此,不难看出《河湾》的背景设置受《黑暗之心》的影响。除了背景选择上的相似性之外,它们在故事结构、艺术手法和创作主题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
首先,从故事结构上来说,两部小说的情节脉络相仿。它们都是以主人公前往非洲腹地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故事情节。《黑暗之心》通过马洛的叙述介绍了自己从欧洲大陆去往非洲腹地的探寻之旅。马洛讲述自己还是个小不点的时候就对地图十分感兴趣,因而常常会一连几小时看着南美,或者非洲,或者澳大利亚的地图,痴痴呆呆地想象着宏伟的探险事业。有一次,他在一家店铺的窗口的地图上看到了自己从小就渴望到达的那条河流,他被它迷住了。后来在姨母的帮助下,获得了欧洲一家贸易公司的汽船船长的职位,由此开启了他的非洲探险之旅。旅途中,他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听到了许多人讲述的关于库尔茨的故事。会计主任将库尔茨描述为“第一流的公司代理人,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他一个人送回来的象牙等于所有其他站的总和……”⑧后来,马洛又从贸易站的经理口中听到了库尔茨的名字,“库尔茨先生是他最好的一位代理人,是一位非同一般的人物,对整个公司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⑨一路上听到的关于库尔茨的言论激发了马洛对库尔茨的兴趣,他决定一定要见到这个他人眼中的“奇才”。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逆流而上,去往库尔茨所在的非洲腹地的贸易站。
《河湾》则主要通过主人公萨林姆在非洲腹地的经历讲述了河湾地区的动荡不安。萨林姆是来自非洲东海岸的一个印度穆斯林教徒,由于欧洲殖民文化的入侵以及自幼接受的英式教育,萨利姆感到无法与当地的穆斯林文化传统相融,因此感到缺乏安全感。于是萨利姆离开故地前往非洲中部位于一条大河边上的小镇开店经商,渴望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然而,在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河湾地区,动荡不安依然是这个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