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承教育与高职中医人才培养探讨
师承教育与高职中医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师承教育模式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目前“师带徒”的传承模式虽已广泛与院校教育相结合,但大多都集中在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高职中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基层医务力量的储备、未来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诊疗水平乃当务之急。此刻,院校教育急需师承助力,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优秀的高职中医人才!
Abstract: The model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inheritance model of teacher and apprentice has been extensively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st of them are concentrated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or above. As a reserve of medical pow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medic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a gatekeeper for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in the future, it is imperative for them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t the momen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rtiary education to deliver excellent vocational TCM personnel to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关键词:师承教育;高职中医;人才培养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TCM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5-0254-02
1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它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经验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能够数千年薪火相传,其经典的传承方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历史悠久的民间师承传授方式为我国古代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医生,为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医师承授受的优势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上优势十分明显[1],其通过口授心传的特点,不仅促进了家族传统医术的延续和光大,有利于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播和流派的发展,而且师承名师还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中医名师。如清初名医张志聪出身医学世家,初学于名医张卿子,后受业于卢之颐;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李杲,师承张元素;明代名医王履“学医于金华朱彦修,尽得其术”,是朱丹溪最得意的弟子等。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中医人才层出不穷,中医事业世代相传,中医师承教育功不可没。
2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现状
2.1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广泛结合
从90年代初中?t师承的传承模式开始施行,其规模逐年扩大。如今中医师承教育优势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的认可:2006年上海市卫生局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招收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主治医师职称2年以上的临床人才,举办老中医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并规定修完博士学位课程,考核合格后授予博士学位,开创了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相结合的方式[2];中国中医科学院也积极开展实践工作,将中医师承与学历学位教育相结合,整理专家学术思想,在继承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创新,使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培养内容更加丰富。随后,一些中医院校在本科生中也开始开展师承教育,其规模逐年扩大。
2.2 名师资源有限,不能惠及高职中医院校
虽然我国目前的中医师承教育在已经具备一定中医基础理论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中开展[3],如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仲景班”,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传统班”、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师承班”等。即使这样,其规模与院校教育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并不能满足社会卫生事业发展对中医学人才的需求。能够接受到师承教育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中医专业学生也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