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在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中研究进展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在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中研究进展
[摘要]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其损伤机制主要包括氧自由基的释放、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白细胞的作用和微循环障碍。研究报道指出,常用的静脉麻醉类药物如镇静催眠类、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物自身的抗氧化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等。本文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及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常用的静脉麻醉类药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指导。
[关键词]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麻醉药物;镇静催眠药;阿片药;非甾体抗炎类药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014-04
[Abstract]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process in clinical.The injury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releasing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intracellular calcium overload,the role of white cell and microcirculation disturbance.Some research reports that commonly us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drugs liking sedative hypnotic,opioid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have protection role in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he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antioxidant effect of the drug itself,re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inhibiting synthesis and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commonly us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drugs that have protection role in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is aim to provide new guidance for clinical.
[Key words]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nesthesia drugs;Sedative hypnotic;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临床工作中,下肢各类骨科手术常应用止血带,因其可减少手术的出血、提供清晰的术野,但其也可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严重时不仅损伤肢体局部组织、导致骨骼肌的纤维化、挛缩甚至肢体坏死,同时再灌注后大量氧自由基合成释放、炎症细胞激活、过量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可引起远隔器官的损害,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1],因此减轻止血带诱发的下肢IR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肢体IRI的机制和常用的静脉麻醉类药物对肢体IRI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肢体IRI机制
IRI是指缺血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细胞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损伤加重的现象。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关于IRI机制主要包括如下。
1.1 氧自由基
组织缺血/再灌注时,通过黄嘌呤氧化增加、儿茶酚胺氧化增强、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等使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氧自由基通过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增强使膜结构破坏、膜蛋白功能受到抑制、线粒体功能受损、DNA断裂和染色体畸变、蛋白变性和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重要产物,可通过测定MDA反映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程度[2]。
1.2 钙超载
缺血/再灌注时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ATP依赖性钙泵功能失活及钠钙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加强等促使钙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发生超载。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