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之水编辑实践问与思
扬之水编辑实践问与思
[摘 要] 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有一种编辑,他们于组稿方面别有专长,能同出版社的“源头活水”――作者建立极为融洽和谐的关系,为出版社源源不断地组到质量上乘的稿件。扬之水,这位被称为“《读书》四大金钗”之一的资深出版人,就是其中的翘楚。第二,出版的本质,经济是手段,文化是目的。出版是服务于文化的,这就决定它不能像一般行业那样随潮流、看风向。做编辑者,既要接受新思想、新技术,也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保持自身文化上的根性与定力,坚守编辑行业的优良传统。第三,编辑扮演的是文化人的角色,是文化成果的探寻者、文化产品的设计师、作者原稿的美容师、文化传播的守门人,所以,编辑应将读书作为自己基本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扬之水 《读书》 编辑实践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3-0029-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hreefold aspects as follows: Some editors have great skills at communicating with authors. Yang Zhishui distinguished herself by establishing good relationships with many authors such as Qian Zhongshu, Jin Kemu, Xu Fancheng. The main aim of developing publishing industry is to serve the culture. An editor acts as the explorer of cultural accomplishments, the chief designer of 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gatekeeper of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a certain time in a specific region, we can distribute high quality products, establish a brand and our own base,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Yang Zhishui Reading Editorial practices
近年来,编辑方面的著作出版不少。其中,给笔者留下难忘印象的,一为俞晓群的《前辈:从张元济到陈原》,二为扬之水的《〈读书〉十年》。前者,胪举十数位出版史上的风云人物,有张元济、王云五、叶圣陶、邹韬奋、胡愈之、吕叔湘、巴金、张中行、周振甫、陈翰伯、陈原,记述其嘉言懿行,勾勒其奇勋异采,捧读一遍,令人顿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之感。个中人物,或为出版巨子,或为编辑大家,或为学界宗师,一一数来,庶几皆可列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畛域。不过,在一般编辑的心目中,这些人物要么年代绵邈,要么堂庑特大、高居庙堂,未免使人可望而不可即。而扬之水的《〈读书〉十年》,以其草根化和原生态的特点,展示了这位资深出版人“不惟传奇,简直算是离奇”(张中行语)的人生履历。这不仅成为本书的一大看点,对当下的出版人也深具警示意义。阅毕全书,返观现今出版界的某些情形,笔者想就三个方面的问题略加探讨,以就教于业界各位有识之士。
1 应建立怎样的编创关系?
好编辑有很多种。有的精于策划,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中抓住重点要害,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为出版社擘画出一套套双效益俱佳的图书;有的善于审稿,朱笔在手,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使得图书质量经得起读者与时间的双重检验;有的专擅营销,纵横商场,长袖善舞,广积人脉,为出版社带来不菲的收益和利润。还有一种编辑,他们于组稿方面特具心得,能同出版社的“源头活水”――作者建立极为融洽和谐的关系,为出版社源源不断地组到质量上乘的稿件。扬之水,这位被称为“《读书》四大金钗”之一的资深出版人,就是其中的翘楚。
翻开《〈读书〉十年》,同各类作者交往的记载占了绝大篇幅。除了《读书》杂志所派公干之外,作者与不少学界名流如金克木、徐梵澄、张中行、赵萝蕤都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譬如,徐梵澄先生是著名的东方学家、翻译家,扬之水同他交情极厚。据日记记载,仅1993年,就有3月16日、4月2日、5月7日、6月4日、7月6日、8月26日、9月25日、11月4日、12月28日记录她与徐先生的交往。扬之水几乎每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