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实证研究.docVIP

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实证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实证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实证研究   摘 要:用EKC模型、STIRPAT模型和SS-STIRPAT模型分别对1980―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SS-STIRPAT模型不仅能够分析动态特征而且模型预测性质更好。研究发现,我国的碳排放EKC曲线并非倒U型,我国人均碳排放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在1.11到1.15范围内波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和环境保护力度是影响该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每年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比率必须达到4%。   关键词:经济增长;碳排放;驱动效应;实证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 of Economic Growth on Carbon Emission Driving Effect in China   FAN Yun??qi,WANG Wen??ju   (School of Economics,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26, China)      Abstract:By using EKC Model, STIRPAT Model and SS??STIRPAT Model, the paper di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from 1980 to 2008 on carbon emission and results show that SS??STIRPAT Model can not only analyz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has a better prospective quality.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EKC curve of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is not U??shaped; the elastic factor of carbon emission per capita fluctuates between 1.11 and 1.15 which mainly due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market reform, macro??economy stimulating polic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ength; in order to reach the goal of emission reduction in 2020, the dropping rate of GDP carbon emission per unit resulted from technological advance must be 4%.   Key words:economic growth, carbon emission, driving effect, empirical research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在自然界中不断积累。一旦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超过临界值,将造成全球灾难性的后果。为了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比重的达到7.3%,跃居世界第三位,但与此同时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超过60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在这场全球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运动中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低40%―45%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无疑是个重大挑战。既要保证经济增长,又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了实现这对目标,深入探讨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成为了首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文献综述   目前,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一种方法是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描述的是人均收入与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Shafik和Nemat(1994)通过对大量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人均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不断恶化。[1] Cole、Ravner和Bates(1997)通过建立包含截面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对OECD国家进行分析,认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均收入之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