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品德状况因素及对策分析.docVIP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品德状况因素及对策分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品德状况因素及对策分析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品德状况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 要:儿童时期是心理与品德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家庭关怀与教育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诉求得不到满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县域经济落后消极影响留守儿童身心成长环境;学校教育缺位、盲点与低俗文化影响导致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和心理出现偏颇;同辈群体影响导致留守儿童道德认知缺陷传染;社会忽视与职能部门资源整合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展较慢。为此,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关爱联动,优化乡村文化环境,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有关保护留守儿童权益工作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职能部门间密切配合,形成协调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品德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品质品德、人格心智健全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与品德 感情关怀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5-014-03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城镇化进程下城镇与乡村制度二元化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国家统计局2014年5月发布数据,我国2013年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69亿人,比2012年增加2.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流动儿童逾3000万,需要关爱的儿童占全国儿童总数的3成。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品质品德、人格心智健全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状况――以黑龙江为例   1.农村留守儿童调研取样情况。调查样本来自哈尔滨依兰县宏克力镇、愚公乡;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海镇、友谊乡;绥化兰西县榆林镇、奋斗乡6个行政区域农村的小学与初中,每个行政区域发放问卷120份,共720份,回收问卷674份,其中有效问卷641份,有效率95.1%。为确保信息的客观性,对调研人员的工作进行了标准化,调查问卷为匿名形式,采样地点为学校,本文涉及的农村留守儿童均为在校生。   2.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1)总样本中70.05%为留守儿童,31.22%双亲外出务工,17.35%母亲单方务工,51.43%父亲单方务工。(2)家长返乡时间间隔,16.5%1个月,12.92%三个月,20.24%半年,33.44%一年,16.9%两年或以上。省外务工的家长多春节期间回家,省内务工的家长多时隔半年回家,本市务工的家长两三个月回家一次。(3)监护人类型,母亲占33.18%,父亲占15.56%,隔代人占47.22%,其他亲属占10.47%,独自留守占3.57%。其中,隔代人、其他亲属和独自留守所占比例和为51.26%,明显高于(1)中双亲均外出务工比例31.22%。走访得知双亲单方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在家中的家长也会在居住地附近临时务工,所以数据上是双亲单方在照顾孩子,但事实上是隔代人或亲属代为照顾。(4)21%的留守儿童经常与监护人沟通,52%沟通较少,27%基本无沟通。总样本中16.7%的儿童与老师经常沟通,62.1%沟通不频繁,21.2%无沟通。(5)课外活动情况,留守儿童中10.69%阅读,63.92%干农活,10.91%上网或看电视,9.58%玩或聊天,4.9%无所事事。通过数据可知,超过60%的留守儿童在课外需要承担家务和田间劳作,甚至个别留守儿童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经常参加课外娱乐活动的留守儿童不足40%,活动内容简单,一般多为看电视或者阅读书籍,基本没有参加文艺活动或者体育活动。   3.农村留守儿童品德与心理健康情况。(1)品德情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分别为:说过谎,26.06%,17.71%;说脏话,32.07%,30.21%;与他人有过肢体冲突,14.66%,15.1%;偷拿过他人物品,4.84%,2.6%。(2)心理健康情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分别为:感到孤独,70.82%,16.15%;有自卑感,46.99%,7.81%;脾气暴躁易怒,32.96%,14.58%;易感到紧张焦虑,38.98%,11.46%。品德与心理健康情况上非留守儿童好于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品德与心理健康缺失成因分析   1.家庭关怀与教育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诉求得不到满足。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农民为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选择外出务工,近年来留守儿童比率呈持续上涨态势。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与隔代人或亲戚一起居住,父母是法定监护人,但外出务工对子女放手不管,实质上监护职责已经产生转移。留守儿童生活起居得不到较好的照顾,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无法辅导儿童学习,没有与老师沟通的意识,不懂得在思想与心理上正确引导儿童成长。儿童正处于身心不成熟时期,且心理较为敏感,儿童的情绪源于对亲情的需要,但留守儿童往往在亲情诉求上得不到满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