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人文精神与审美趋向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州木雕人文精神与审美趋向探究

徽州木雕人文精神与审美趋向探究   摘 要:徽州木雕,是以古徽州为中心,积淀本土民族内涵,融汇中原等外来精华,从母体中诞生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体现并承载了民族文化的主要特色,极富装饰性、民族性与人文性,是明清雕刻艺术的核心、精髓。徽州木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已经打上了社会盛衰、宗法儒教、民族文化和“图形遗产”等烙印,因此,研究木雕,对特色艺术与多元文化生态的丰富保护,对探究民族信仰、人文精神、文化传承和审美趋向等内容,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徽州木雕;人文精神;审美趋向   中图分类号:J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2-0063-04   徽州木雕源于该地的气候、经济、习俗、信仰、生存状况和意识等,同时留下了大量的“图形遗产”,其核心是一个“仁”字,体现了人文、伦理、儒学、礼仪等美学思想,诸如民族信仰与导向、知识结构层次和容量、价值取向及思维定律等。徽州木雕对判断纷繁的艺术形式、发扬优秀传统艺术、呵护艺术创作等都有极高的价值趋向,伴着民族文化、儒家传承、社会荣辱、宗法烙印等各种痕迹,徽州木雕慢慢地走来,它所传递的是社会文明的破碎,还是辉煌之后的黯淡,让我们共同走进徽州木雕的神秘世界。   一、徽州木雕的渊源   (一)历史渊源   皖南的徽州,享有“东南邹鲁”之美誉,是徽商的故里和聚集地,南宋罗愿在《新安志》中说,徽州是“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1],说明徽州有丰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诸如:程朱理学、戴震朴学、教育家陶行知、新安画派黄宾虹及徽商、徽菜、徽雕、徽剧等。约十四世纪初,徽州木雕诞生了,虽生不逢时,却能根植母体优越的经济、地域、自然、历史和文化等背景,奇迹般地创造了“学成派、   艺成派、杰成派、商成派、人成杰等诸多现象,成为江南亮丽的奇葩。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入选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元代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诗中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更赋予它极强的文化效应和诱惑,木雕就是古徽州崇儒兴文,融中原异域文化,从母体中诞生的独特地域文化。   (二)儒学渊源   最初的民间木雕,是和宗教紧密相连的,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了民族的灵魂和信仰。隋唐统治者尊儒、重道且礼佛,形成“三教鼎立”或“三教合流”的格局,加之石窟、壁画、雕刻的兴起,即“成教化,助人伦”,儒教占了上风并风靡神州。到宋代理学兴起,北宋“二程”及南宋朱熹进一步加以完善,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屈人以顺天”等口号,宗法制度和理学被进一步巩固强化。[2]明清时期,佛教和道教相继衰退,儒家彰显了强劲的势头,逐渐占统治地位。   徽州木雕,可以说是蒙尘奢华的夜明珠,是徽商兴衰的历史见证,其风格与儒教、宗法和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风格上已无秦汉之雄劲,缺盛唐之恢弘,存魏晋之潇散,融元明之稳重,日趋繁   复缜密,渐失刚劲粗放之气,呈典雅、庄重与唯美,给人含蓄、斯文、凄婉之感受,这或许是清王朝衰落前的回光返照。徽州木雕是徽州商人、文人、匠人、庶民和官人共同创造的财富,融非凡的智慧、创造、毅力和汗水,寓深厚的审美意蕴、儒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等。   二、徽州木雕的礼教特征   (一)儒教文化背景   徽州,汉代称“新安郡”,唐朝称“歙州”,到宋徽宗时改名“徽州”,宋徽宗偏用避讳的“徽”字,据历史记载,是为了记录平定方腊叛乱,歌颂皇恩浩荡,而故用此字,但据《辞海》注:“徽者,美也”,即美好的意思。徽州地势险要,群山相绕,山清水秀,与世断隔,有土著山越居民定居,至三国吴主孙权,武力征服此地,徽州之门才被打开,后北方战乱,中原人南迁而日益繁荣起来,宋代,此地已成“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十室九商”的盛世宝地,一个人文渊?P之地、仁义礼治之邦逐渐形成。[3]究其因:一是民族的融合、佛教的渗入、新安经济飞速繁荣;二是中原仕族休养生息,给新安注入了新鲜血液,确立了以儒教、道德、伦理为中心的宗法新秩序,后程朱理学推波助澜,宣扬崇儒尊祖及三纲五常等,并以之为最高道德准则。   清《茗州吴氏家典》卷首所云:“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持,而以邹鲁之风传若子孙。”[4]为维护天理,不惜杀身成仁,儒学思想开始一统天下。应允程朱理学和儒学,古徽州烈女贞妇比比皆是,慈孝、恩荣、仁义和贞节牌坊随处可见,俨然成为儒家理学的精神化石。而依附建筑的木雕,是新安母体文化背景应运而生的胎儿,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其内容自然而然会打上儒文化和理教的胎记,呈所谓“齐家、治国、修身、平天下”的思想和本质特点。   (二)礼教特征   木雕源于传统,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出发点。在古代,维系社会关系主要是伦理道德、伦理纲常及忠孝节义等,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儒”字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