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进展及生理小种初步鉴定.docVIP

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进展及生理小种初步鉴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进展及生理小种初步鉴定

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进展及生理小种初步鉴定   摘 要:介绍了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甜瓜白粉病的生理小种分布做了整理分析,为下一步的抗白粉病甜瓜的选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       甜瓜(Cucumis melo L.)是我国重要的瓜类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甜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据统计,我国甜瓜种植面积占世界的40%以上,总产量占世界的50%以上[1]。甜瓜不仅是我国西北地区各省重要的瓜类作物,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各省份及其周边地区设施栽培中重要的瓜类作物之一,在重点产区甜瓜生产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但是,随着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栽培和气候等原因,病害逐渐成为甜瓜生产面临的主要障碍[3]。甜瓜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染,虽然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但有些病害仍缺少经济、实用、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白粉病逐渐成为我国甜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病害,为害后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弱,叶片和茎蔓局部或全部硬化干枯,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严重影响甜瓜的品质和产量,大大降低了其经济效益。    白粉病菌属于高度专化性寄生真菌,在寄主表皮细胞内产生吸器,而菌丝体则匍匐在寄主体表。白粉病的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650多种单子叶植物和9 000多种双子叶植物,甜瓜、黄瓜、南瓜、西瓜等大部分葫芦科瓜类作物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白粉病菌主要侵染葫芦科作物的叶片,也为害叶柄、茎蔓,严重时果实也会受到感染[4],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过去甜瓜白粉病仅在气候温和、潮湿多雨的地区发生。近年来,随着设施甜瓜种植面积的急剧增加、甜瓜种植密度的增大、氮肥施用量的增大,以及种植品种的单一,使得甜瓜白粉病为害日益严重[5]。    随着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甜瓜白粉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我国研究者已经基本摸清了国内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分布与种类。由于白粉病生理小种众多,因此甜瓜白粉病的抗病育种较为复杂,本文简单综述了甜瓜白粉病菌的种类、分布及小种鉴定工作,以期为甜瓜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1 甜瓜白粉病原菌的种类与分布    据报道,有3个属6个种的真菌可引起瓜类白粉病, 其均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它们分别是白粉菌属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ex Mecat)、白粉菌属普生白粉菌(E. communis (Wallr.) Link)、白粉菌属蓼白粉菌(E. polygoni (DC) St.-Am.)、白粉菌属多主白粉菌(E. polyphaga Hammarlund)、内丝白粉菌属鞑靼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taurica (Lev.) Arnaud)、单囊壳属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 ex Fr.) Poll.)[6]。    从世界范围来看,甜瓜白粉病主要由瓜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 (原来叫做S. 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原来叫做E. cichoracearum)这2种病原菌引起[7]。而瓜单囊壳白粉菌P. xanthii又包含很多生理小种,目前已经发现11个生理小种[8],分别是生理小种0,1,2U.S,2France,3,4,5[9],6,7,N3和N4[10];G. cichoracearum有2个生理小种,分别是生理小种0和1[11]。    《中国真菌志?白粉菌目》认为,我国的瓜类白粉病病原菌主要为P. xanthii 和G. cichoracearum[12]。我国甜瓜主产区新疆主要以P. xanthii为主[4]。目前基本明确我国甜瓜白粉病的主要病原是瓜单囊壳菌(P. xanthii)[13~17]。    白粉病菌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分布也不尽相同。在美国的加利福利亚州、亚利桑那州和南卡罗莱纳州[18],巴西,阿根廷,埃及,西班牙[19],荷兰和日本,P. xanthii是引起葫芦科作物白粉病的唯一病原菌。在澳大利亚、南非、罗马利亚、土耳其、意大利、保加利亚和法国,P. xanthii是引起甜瓜白粉病的主要病原菌[20]。捷克、希腊、斯洛伐克、俄罗斯和南斯拉夫,以G. cichoracearum 为优势病原菌。美国、匈牙利的瓜类作物存在上述2种白粉病菌。在英国、荷兰、前苏联、前东德、法国等欧洲国家, 除发现P. xanthii 的子囊壳外, G. cichoracearum 的子囊壳也被发现。而我国台湾仅有P. xanthii存在(台湾农作物有害生物资料库资料)。   2 甜瓜病原菌的鉴别    20世纪20年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