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电影审美特征与当前价值取向
微电影审美特征与当前价值取向
[摘 要]微电影创作是商业时代文艺大众化的产物,平民百姓在故事中唱主角,决定了它“草根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当前的微电影作品表现的是草根人生的主题,平凡之中能够“小中见大”;它以大众的是非观、价值观为价值取向,采用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审美特征上追求的是艺术的“优美”,带给人一种平静、安适、和谐的愉快;在语言运用上更多地体现为“以俗为美”,这种俚俗需要在“度”上加以把握。
[关键词]微电影;草根艺术;审美特征;优美;价值取向
微电影以其篇幅短、制作成本低、时效性强而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当下的一大非常热门的艺术。由于许多普通百姓也热衷于微电影创作,当前的微电影创作更多地体现出了“草根艺术”的特征。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上,不断有微电影的新人新作出现。正如有的网络媒体所宣传的那样,“微电影时代,人人都是导演”。毫无疑问,微电影走的是一条“草根艺术”的道路,体现出的是大众审美价值取向。
一、草根人生之主题
从创作的题材上看,当前微电影所涉及的都是一些百姓身边的事情,反映的是民众的生活和人生追求。其作品描写的对象大多是平民百姓,故事大多取材于普通人的生活,所表达的是百姓的喜怒哀乐。绝大多数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例如,《三公里》讲述了一个喜爱山地自行车的普通学生为买上一辆梦寐以求的车子做兼职快递员的小故事,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学生;《女体宴》描述了刘姓人家为了延续香火的悲剧,剧中的主人公有工人、待业青年、警察、居委会干部,他们都是平民百姓;《上位》反映的是北漂青年在演艺界的遭遇,涉及人们关注的“潜规则”问题,作品的主人公是一群涉世之初的青年男女……这些“小人物”如此亲切,与大众拉近了距离,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
从主题上看,当前的微电影作品很少涉及重大的社会政治主题,它们所反映的大多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反映人世间亲情友情的,有《面具超人》《还有多少天》《独生子》等;反映青年人就业与生存问题的,有《浮云》《莫陌》《昨天》等;反映青年人爱情婚姻问题的,有《青春期》《早餐》《勇敢爱》等;还有反映人的生理需求的,如《婚前X行为》《身度》《红色按钮》《X》等;再如法制微电影《一字之差》《女工之喜》《烦躁》和感人微电影《来信》《交易》《我愿意》等,都是以普通百姓作为剧中的主人公。这些作品有的歌颂了人间真情,有的叙述了生存之艰难,有的表现了恋爱的酸甜苦辣,写的都是平凡人的平凡事,表达的是普通人的思想情感。尽管这些作品没有重大的社会政治主题,有的作品甚至在内容上还存在某些细小问题,但它们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当然,在众多的微电影中,也有一些满足大众审美心理的娱乐作品,如侦探片、恐怖片、搞笑片等。这些作品是为追求文艺的休闲娱乐功能而存在的,它们从某个方面满足了草根阶层的审美心理诉求。
在“草根”人生追求中,有不少作品闪烁着公益光芒。公益宣传是微电影创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表达了民众的共同思想愿望。如《花开无声》由常州市国税一分局职工创作并担任主演,以一个聋哑小伙在税务干部的帮助下自主创业开办花卉公司的圆梦故事为主线,巧妙地展现了税务工作者对弱势群体的温情关怀。2012年深圳“南山公益微电影大赛”获奖作品《吴思奇》《我眼中的阿福》《愚公移校》《清河不清》《三十七年的临时工》和《我爸爸是渐冻人》,都表达了某个公益主题。其中《清河不清》关注的是环境问题,《我爸爸是渐冻人》传递的是如何乐观地面对困苦问题。平民百姓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愿望,容易与人数占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种“零距离”情感的产生,正是微电影在艺术审美过程中所追求的效果。
二、大众价值之取向
价值取向是文学发挥其社会作用的重要体现,“文学作为人类历史实践的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动,根本在于同人类社会所构成的一定价值关系,而文学作为人们的精神本体活动与存在形式,也总是突出凝结和显示人们一定的价值追求”[1]。微电影表达的是普通人的情感愿望,选择的是大众审美价值取向。百姓的爱憎观、大众的是非观成为微电影的评判标准。因此,当前的微电影习惯于从百姓关注的热点中寻找题材,通过热点问题来彰显作品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是以普通人的价值观为价值追求的。
第一,把平民作为主要形象代言人,用普通人演绎普通人生。与微电影将普通百姓作为主人公这一特征相对应,在微电影的演员阵营中,绝大多数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群众演员。武汉首部城市微电影《岸边的记忆》,启用的就是新人。民间团体和个人投拍的微电影自不必说,就是一些文化机构投拍的微电影也大量起用新人。各种各样的微电影大赛,使一批从未上台演出过的大学生,开始在银幕上崭露头角,继而成为微电影的新星。比起投入几千万、上亿元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