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错误记忆编码阶段作用机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绪在错误记忆编码阶段作用机制

情绪在错误记忆编码阶段作用机制   摘要 以DRM词表为实验材料,使用视频及音乐诱发大学生被试不同心境,探讨诱发心境对错误记忆产生影响的机制。研究发现:负性心境下对学习词和关键诱饵的辨别能力高于正性心境,负性心境下区分同一词表词项的能力高于中性心境和正性心境。结果说明:(1)负性心境促进监测作用提高了记忆准确性;(2)正性心境增强语义激活降低了记忆准确性;(3)监测作用可涉及特殊的关系性加工过程。   关键词错误记忆;DRM范式;诱发心境   分类号B842.6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2.0011引言   情绪会影响记忆,有时表现为促进,有时表现为抑制(Chiu,Dolcos,Gonsalves, Cohen,2013)。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DRM范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其中每个词表包含1个关键诱饵和15个与之相联系的学习项目。尽管在学习阶段不曾出现,被试却常错误地回忆或再认关键诱饵(何海瑛,张剑,朱滢,2000)。DRM范式下的研究发现,情绪对错误记忆影响的具体表现既与情绪的效价相关,又与情绪的产生来源相关(朱丽萍,袁加锦,李红,2011)。在心境诱发程序中发现,正性心境诱发更多的错误记忆(Storbeck Clore,2005; 杜建政,高妍春,2008)。而在DRM情绪词表中,负性情绪词表的关键诱饵诱发了更多的错误记忆(Brainerd,Stein,Sliveira,Rohenkohl, Reyna,2008)。   对于心境诱发程序中的错误记忆,情绪-信息等价模型(affect-as-information)提出,情绪影响人们对抽象信息有效性的信心。正性情绪下人们更依赖一般性知识框架,而负性情绪则有助于个体关注细节和局部信息(Gasper Clore,2002; Isbell,2004)。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 Theory)认为,在记忆中存在代表刺激项目表面形式的字面痕迹(verbatim traces)和代表项目意义及关系的要义痕迹(gist traces),两者并行储存,可以分别被提取。在DRM词表中提取要义痕迹会诱发对近义项目的错误记忆,而提取字面痕迹能够有效地抑制错误记忆(Brainerd,Wright,Reyna, Payne,2002; Brainerd Reyna,1998,2002; 肖红蕊,黄一帆,龚先?F,王大华,2015)。相比于正性心境,负性心境削弱了要义加工,从而减少了错误记忆(Storbeck Clore,2005)。   激活监测理论(activation-monitoring framework)认为,错误记忆的产生受到激活和监测两个过程的影响。学习词项的语义联想激活了关键诱饵的表征。当无法通过更具策略性的监测过程对这种表征的来源进行正确辨别时,就产生了错误记忆(Roediger,Watson,McDermott, Gallo,2001; 周楚,2005)。激活和监测并非分别对应于编码阶段和提取阶段,事实上,激活可以发生在提取阶段(万璐璐,郭秀艳,2007),监测也会受到编码阶段的影响(Gallo,Roediger, McDermott,2001)。研究发现,负性心境下关键诱饵和无关词的错误再认均低于正性心境,并且能够产生预警效应(杜建政,高妍春,2008);诱发负性心境可以减少被试将外源信息归因于自己(Gingerich Dodson,2013);学习后诱发被试的负性心境有利于巩固被试对信息来源的记忆(Wang Sun,2015),表明负性心境对监测有促进作用。   激活监测理论主要借鉴了源监测理论(source monitoring framework)关于监测过程的观点(Johnson,Hashtroudi, Lindsay,1993)。另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监测理论需要注意,比如区别性启发(distinctiveness heuristic)和回忆-拒绝策略(recall to reject)。区别性启发与源监测理论的最大不同在于,区别性启发认为监测作用是通过整体的区别性特征进行判断,而非某些特定学习项目的特征(Dodson Schacter,2001; Gallo,Weiss, Schacter,2004)。回忆-拒绝策略主要强调学习项目的提取有利于为拒绝相关关键诱饵提供支持(Gallo,2004)。   Arndt(2006)的研究表明,编码阶段和提取阶段的因素都会对错误记忆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实验室下诱发被试心境的保持时间一般小于10min(Chepenik,Cornew, Farah,2007)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