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咽炎与慢性胃炎关系分析
慢性咽炎与慢性胃炎关系分析
【摘 要】目的:调查慢性咽炎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8例典型慢性咽炎患者并发慢性胃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咽炎并发慢性胃炎的病例有143例,发病率为68.75%。结论:慢性咽炎病人多伴有慢性胃炎,我们认为慢性咽炎与慢性胃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治疗上如能同时从胃的调养等方面去考虑效果更佳。
【关键词】慢性咽炎;电子纤维喉镜;慢性胃炎;电子胃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22-02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对于耳鼻咽喉科医师来说慢性咽炎是个棘手的疾病。临床中观察到慢性咽炎除与饮食、精神因素、职业等因素有关系外,与慢性胃炎的关系非常密切,即大部分慢性咽炎患者伴有慢性胃炎,尤其是病史较长的严重的慢性咽炎患者伴有慢性胃炎的机率更高。现就本科室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两年间到我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208例典型慢性咽炎患者,其中143例慢性咽炎伴有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我科门诊就诊的208例典型慢性咽炎患者,其中伴有慢性胃炎患者143例,男72例,女71例,男女比例约1:1,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25岁~86岁(平均年龄45岁±0.5岁),40岁以上年龄段多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5年;病史半年以内有125例,占60.09%,并发慢性胃炎有68例,发病率为54.40%;病史半年以上有83例,占39.91%,并发慢性胃炎病例有75例,发病率为90.36%,从临床资料看慢性咽炎病史越长合并慢性胃炎的机率越高,有慢性咽炎病史半年以上者几乎都合并有慢性胃炎,而且临床中还观察到慢性咽炎的病程越长,症状体征越重,慢性胃炎的病程也越长,症状体征也越重,所以我们应为慢性咽炎与慢性胃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统计分析:对两组并发慢性胃炎率比较,疗程小于半年组中125例中,并发慢性胃炎68例,并发率为54.4%;病程大于或等于半年组83例中,并发慢性胃炎75例,并发率达90.36%,通过X2检验,X2=30.02456.63,两组显著性差异(P0.01)。病程大于或等于半年的慢性咽炎并发慢性胃炎的机率明显大于病程小于半年者,差别有显著性。
1.2 诊断标准
有慢性咽炎的典型症状、体征:主诉咽干、咽痒、干咳、咽异物感、时有咽部疼痛,部分病人有咽中痰多且粘稠难咳出,并排除鼻、咽、喉、食管和颈部的其它疾病;检查见咽粘膜慢性充血,咽粘膜肥厚或光亮,咽后壁及舌根部滤泡增生;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如上述所见,并排除咽喉部其它疾病。
有慢性胃炎的典型症状、体征:主诉上腹痛、上腹胀、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等;电子胃镜下见胃粘膜有红斑、粘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粘膜糜烂、胆汁反流现象,严重者胃粘膜灰暗、皱襞细小。
1.3 治疗措施
208例典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104例(其中72例合并有慢性胃炎),其中男72例,女72例;年龄26岁~86岁,平均45岁±0.53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5年;治疗时间1个月~6个月,平均3个月。
对照组104例(其中71例合并有慢性胃炎),其中男72例,女72例;年龄25岁~85岁,平均45岁±0.48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5年;治疗时间1个月~6个月,平均3个月。
治疗组和对照组从合并慢性胃炎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时间来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3.1 饮食调节: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同。
根据不同的人群,饮食调节的方法不同。将此类病人大体分为三大类:进食较少,忌口较多,食欲不好的病人,我们将这一类病人归结为营养不足型;暴饮暴食,嗜油腻、甘甜食物的病人,我们将这类病人归结为营养过剩型;嗜烟酒,嗜干燥、生冷、过热、过硬、煎炸、辛辣、过咸食物,我们将这一类病人归结为过度刺激型。
营养不足型:不忌口,除干燥、生冷、过热、过硬、煎炸、辛辣、过咸食物外都可以进食,尤其是营养丰富的鸡肉、猪肉、鸭肉、鱼肉、牛肉、羊肉、鸡鸭蛋等要注意补充,多炖汤喝(如鸡汤、猪骨汤、羊汤等),汤里可加红枣、枸杞、党参、黄芪、淮山等补气血等食物来炖。
营养过剩型:规律饮食,按时进餐,不能暴饮暴食,勿过饥过饱,进食的量以七八分饱为宜,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多吃粗粮、新鲜蔬菜、新鲜水果,低脂肪饮食。
过度刺激型:避免刺激性食物或容易使咽、胃粘膜受刺激的食物的刺激,如干燥、生冷、过热、过硬、煎炸、辛辣、过咸等食物;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如水杨酸钠、消炎痛、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宜清淡饮食,食物应新鲜、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