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拉卜楞寺佛教文化对甘肃旅游业影响
拉卜楞寺佛教文化对甘肃旅游业影响
摘 要:藏传佛教是中国藏区最主要、最普遍的宗教,其信徒众多,也是一种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她是以其神圣的感召力、神秘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新奇感而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以安多藏区的拉卜楞寺为例,分析拉卜楞寺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拉卜楞寺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定性分析,揭示出目前拉卜楞寺的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通过对拉卜楞寺佛教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的研究,可反映甘肃佛教旅游产业发展的后续能力和未来前景,使我们能正确认识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对明确发展思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旅游资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3-0170-02
拉卜楞寺最早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全名“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贝琅”(意为具喜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拉章扎西旗”,一般称拉卜楞寺。1982年国务院批准拉卜楞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对外开放。
近年来,拉卜楞寺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创汇能力、接人量在逐渐扩大。自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以来,夏河县以拉卜楞寺为龙头,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85―1999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7 790人次,年均增长6%,创利税额达766.38万元,年均增长16.1%,至2002年,已实现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9.74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主要来自邻近几省和东南沿海地区,省内游客则相对集中于兰州、临夏、天水等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地区。
参加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旅游活动的游客中,非佛教信徒占了多数。游客组成涉及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教育和职业背景的人群。由于市场需求趋于细分化,近年来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旅游活动也产生了多样化的趋势。根据旅游活动的目的,现已形成至少三种佛教旅游形式:其一,佛教圣地朝觐旅游,参加者一般是佛教信众。其二,佛教场所历史文化参观游。其三,佛教胜地修心养性度假旅游。随着佛教世俗化的步伐加快,为了顺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变革,提出民间佛教、生活佛教的号召,佛教的世俗化与社会的世俗化几乎同步进行,拉卜楞寺一再撩起自己神秘的面纱,直面社会各界大众。
二十多年来,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对外宣传的不断加强,以独特的草原自然地理生态观光和民族佛教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已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目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拉卜楞寺为中心的放射线的旅游格局。
一、正面影响
1.促进了旅游商品业的发展。由于佛教宗派众多,各有差异,加之,在一些佛教历史悠久、佛教影响力较大的地区,非佛教朝拜目的的旅游者数量已大大超过佛教信徒,因此,在进行旅游宣传招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佛教文化的特点、游客类型的特点,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一些旅游商品,比如出售各种佛教纪念品――佛教木鱼、进香袋、念珠、佛像雕像,提供斋饭等等。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一些重要的佛教节日由于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不仅是佛教信徒的节日,而且已经演变为富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流行节日,如拉卜楞寺的娘乃节,香浪节已经成为全甘南草原盛大的节日。因此,适当地利用佛教节日,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有助于旅游文化的传播。佛教仪式对人们的吸引,主要在于佛教仪式的外在形式和内涵。作为一种区别于日常世俗文化的异质文化,具有神秘的魅力;任何一种宗教都是超经验的,其信条也包含着特殊理解和反应模式,要求对其理解与反应的对象怀着强烈的畏惧和极度的崇敬之情,这与世俗的人类思想相比是根本不同的,完全是异质的形式。而仪式所采用的象征手法或夸张的表演方式,与日常生活中的事象有着极大的差异,仪式所呈现出的严肃的宗教内涵又使人感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增强了佛教情绪,加深了对佛教的兴趣。另外,佛教仪式文化中对佛教神佛体系的崇拜,也影响着旅俗信仰的形成,丰富着旅游民俗信仰的内容。
3.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佛教文化也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形式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佛教文化中许多人物或地方,形象生动,经过艺术加工后被搬上影视屏幕和文学作品,并激发起一些旅游者潜在的旅游动机,从而参加旅游活动。比如《西游记》中的弥勒佛、观音菩萨,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和一些胜地(如洛阳白马寺、火焰山等);又如电影《少林寺》的上映,使其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和旅游者必到之处。此外,佛教文化对旅游饭店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一些有佛教名胜古迹的地区投资建设饭店时,必须有相应的符合佛教规定的客房和膳食供应,绝对不能对客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所触犯。例如,每逢“佛成道节”时,饭店应向佛教信徒住客提供腊八粥,日常膳食供应中不得出现违反佛教禁忌的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