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1993-2014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药敏变迁-pathogens of neonatal septicemia and their drug sensitivity change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1993 to 2014.docxVIP

中国西南地区1993-2014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药敏变迁-pathogens of neonatal septicemia and their drug sensitivity change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1993 to 2014.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西南地区1993-2014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药敏变迁-pathogens of neonatal septicemia and their drug sensitivity change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1993 to 2014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英文缩写 NS 英文全称 neonatal sepsis 中文全称 新生儿败血症 EOS early-onset sepsis 早发性败血症 LOS late-onset sepsis 晚发性败血症 PROM prolonged rupture of membranes 胎膜早破 MSAF meconium-stained amniotic fluid 羊水粪染 IQR interquartile range 四分位法 G+ gram-positive 革兰氏染色阳性 G- gram-negative 革兰氏染色阴性 GBS group-B streptococci B 组链球菌 1 中国西南地区 1993-2014 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 药敏变迁 摘要 目的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NS)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感染性疾 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NS 病原菌及其药敏的分析在治疗及 预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明确其病原菌及其药敏有助于及时、合理的 选用抗菌治疗,有效的降低 NS 的死亡率。而 NS 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存 在地区性及时间性差异。本课题旨在研究中国西南地区 NS 病原菌及其 药敏的变迁。 方法 收集自 1993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9 月 30 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 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住院的共 1245 名 NS 患儿相关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一般信息、病原菌及其药敏的构成比及变迁。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3.0 版本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 596 名患儿诊断为早发性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 EOS),649 名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 LOS)。EOS 主要的 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属(53.6%,n=339),其次为肠杆菌属(12.7%,n=80) 及克雷伯氏菌属(7.1%,n=45);LOS 最主要的致病菌仍是葡萄球菌属 2 (50.8%,n=356),其次为肠杆菌(9.8%,n=69)、克雷伯氏菌(9.7%,n=68) 以及真菌(7.4%,n=52)。 在研究期间,对于 EOS 而言,其主要致病菌 G+球菌的比例由 71% 下降至 43%左右,位居第二位的 G-杆菌则由 14%上升至 55%左右。与 此同时,G+球菌中占绝大部分的葡萄球菌属的比例由 65%降至 37%左 右。而作为 G-杆菌的主要病原菌,肠杆菌属及克雷伯菌属分别由 4%升 至 36%左右、2%升至 15%左右。对于 LOS 而言,G-杆菌的比例由 10% 升至 38%左右,而作为 LOS 的主要致病菌,G+球菌则由 80%降至 47% 左右。其中,在 G+球菌中所占虽多的葡萄球菌属的比例由 68%降至 35% 左右,而 G-杆菌中的肠杆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分别由 5%升至 17%左 右、2%升至 18%左右。 另外,我们发现真菌属在 EOS 中所占比例不高,仅为 0.5%(n=3), 但在 LOS 中所占比例高达 7.4%(n=52),且其在 LOS 中的比例在 2005-2014 年期间由 3%逐年上升至 20%左右。 无论 EOS 还是 LOS,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均高 达 90%以上,其次是利奈唑胺、奎奴普汀及利福平,敏感性波动在 80-90%。而对于红霉素、部分头孢类(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及头孢西 丁)及部分青霉素类等国内外常用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 唑青霉素),其敏感性仅波动在 20%-40%之间;与 G+球菌类似,G-杆 菌对部分青霉素类及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例如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 等)的敏感性仅为 20%-40%。而对于亚胺培南、司帕沙星、环丙沙星 及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均高于 70%。 3 另外,在部分常见病原菌药敏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 EOS 还是 LOS,万古霉素在葡萄球菌及肠球菌中的敏感性均高达 80%以上。肺 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对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 性也明显高于 80%。而对于上述绝大多数细菌而言,大部分青霉素类 (例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及头孢类(例如头孢噻肟、 头孢噻吩以及头孢唑林)等总体上的敏感性均低于 30%。另外,真菌 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的药物例如两性霉素 B、伊曲康唑及 5-氟 胞嘧啶等的敏感性仍相对较高,均在 70%以上。 在病原菌药敏的变迁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 EOS G+球菌而言, 近 20 多年来,部分敏感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例如万古霉素的敏 感性由 95%降至 65%左右,而庆大霉素由 70%降至 40%左右,环丙沙 星由 80%降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