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亮子崩塌特征分析及防治建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亮子崩塌特征分析及防治建议   摘要: 在详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崩塌危岩分布、类型、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表层岩体风化破碎程度高,危石多以滑移、坠落方式失稳等特点,结合威胁对象及整体布局,因地制宜,提出了清危结合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的防治建议。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the distribution, type, fea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llapse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e light of those features, highly airslaked and shettered surface rocks, the main instability ways of the rocks are sliding and falling,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threatened objects and overall layout, taking the most suitable actions to local circumstances, this paper offers a proposal of cleaning up the unstable rocks, setting active and passive prevention nets.   关键词: 崩塌;特征;形成机制;防治建议   Key words: collapse;feature;formation mechanism;prevention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P6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6-0242-03   0 引言   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承德市东南部,燕山山脉东段,长城北侧,属承德市管辖。宽城龙须门镇老亮子村7组崩塌灾害点位于老亮子村7组后山陡崖和陡坡上,全长约280m,高40~120m,主要威胁老亮子村7组村民共13户61人,威胁财产约360万元。近年来,在降雨、风化、震动等作用下,该灾害点有局部落石现象造成部分村民住户房屋毁坏。2011年6月,崩落巨石块径达1.8m×2.0m×1.7m,落于村民住户房内,将房屋毁坏完全无法使用。由于老亮子村7组崩塌灾害的存在,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   1 地形地貌   该崩塌位于近东西走向山脊的中部,斜坡整体呈上陡下缓趋势,高程540~674m,坡向75~120°。总体而言,危岩多位于上部陡坡或者陡崖上,坡度55~70°,局部陡直,标高580~673m;崩落块石堆积区位于下部,坡度稍缓,一般30~40°,标高540~580m。崩落块石块径达数米、小块一般30~50cm,分布区域相对比较分散。老亮子村7组居民区位于坡脚平缓处。斜坡植被较发育,植被以桉树、灌木为主,另有少量桃树。大量的植被对阻止或减缓崩塌落石起到一定作用。   2 地层岩性   该区域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崩坡积松散堆积层和奥陶系地层。   第四系崩坡积层(Q4col+dl):斜坡中下部为崩坡积物,以碎块石为主,夹含砂粉土,碎石含量约70~80%,碎石粒径一般2~30cm,最大达2.5m以上,主要岩石成分为泥质灰岩等,主要为陡峭岩层风化、崩落形成的堆积物,结构松散,无分选,棱角状,分布于危岩带下方至坡脚处,层厚变化较大,在斜坡较陡处较薄,坡脚地带较厚,一般厚度1.0~5m。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斜坡中上部岩性主要以灰色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局部夹角砾状灰岩。块状结构,有隐晶方解石组成,长含少量燧石,地层产状260°∠25°。岩石溶蚀溶洞发育,节理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多被分割成块状,块径0.5~2.5m。下部出露浅灰、黄灰色薄层钙质、泥质微粒白云岩,含少量角砾,该层位于中厚层灰岩下部,属于奥陶系灰岩夹层,厚度约8.5m。   3 地质构造   该区域内岩体裂隙、节理发育,破坏了岩体完整性,降低了岩体力学强度。当岩体重力卸荷作用大于岩体强度抗力作用时,由于岩体内部应力调整,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部位将发生位移变形,不但岩体中的节理、裂隙会扩展,新的裂隙也将发生、发展,促使危岩体脱离母岩,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岩体失稳而发生崩落。   4 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4.1 危岩分布范围   根据现场踏勘分析,该崩塌危岩体分布在老亮子村7组西侧山坡,地貌形态上表现为陡崖和陡坡,山脚住户处与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