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铁生作品的残疾书写主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史铁生作品的残疾书写主题   【摘 要】史铁生的作品是残疾文学书写的典范。他笔不辍耕三十年余年,从不同的角度对“残疾”展开了深远的追寻。总体来看,史铁生的残疾文学创作主要呈现出三方面主题,即残疾与爱情、残疾与亲情、残疾与生命,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其创作生涯,是史铁生对残疾在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存在及意义的探究。   【关键词】史铁生;作品;残疾书写;主题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61-02   史铁生的作品是残疾文学书写的典范,不仅题材丰富、样式多变,更以其文风简远、立意新深,在残疾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正如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他的评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缺失存在的明朗和欢乐”。[1]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始于双腿瘫痪之后,故“残疾”始终与其生命体验交织共存。总体来看,史铁生的残疾文学创作主要呈现出三方面主题:残疾与爱情、残疾与亲情、残疾与生命,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其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是史铁生对残疾在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存在及意义的追寻和探究。   一、残疾与爱情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它亦出现在史铁生文学创作的早期。1979年,史铁生创作了小说《爱情的命运》,此时他已经在轮椅上生活了六年,但这部小说并未涉及残疾,而是讲述了健全的“我”(大海哥)与小秀儿在文革前后的爱情故事。事实上,与大多数残疾人第一部作品选择自传体不同,史铁生对残疾的描述于略迟于文革题材。1980年,史铁生发表了短篇小说《我们的角落》,真正触及到了残疾与爱情的主题。故事中的“我们”是三个病退的年青人,腿部残疾,在工厂里做临时工,喜欢呆在角落里。这个“斑驳的墙上没有窗户,低矮的屋顶上尽是灰尘结成的网”的角落是“我们”生活和精神的避难所。角落既可以避免看到外面的世界――“一所大学的楼房一个歌舞团的大门和好几家正式工厂的烟囱”,又能在精神上找到做人的乐趣――“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受人重视的‘技术角’”。但走出角落的“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来自周围各色的眼神,这些逐渐禁锢着三位年青人的热情。王雪的出现激起了“我们”对生活新的希望,四人之间建立起了友情与爱情混杂的感情,最终,在“我们”如哥哥般的关心与鼓励下,王雪步入了新的生活轨迹,她也给角落中的“我们”留下了光明和温暖。小说以爱情为视角,审视了残疾人艰难的社会生存状态,他们不仅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顾虑重重,人生价值也因残疾而被消解,“独立”、“平等”仿佛成为不可能的事。对此,史铁生发出了残疾人也可以通过双手创造价值、回归社会的呼声,这是迄今为止仍然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如果说《我们的角落》讲述的是对于爱情的向往,那么五年之后的《命若琴弦》则是将残疾、爱情与生命融为一体的思考。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是师傅老瞎子对“药方”的追求――只要弹断一千根弦就能拿到复明的“药方”,另一条则是徒弟小瞎子的爱情故事。小瞎子跟着师傅老瞎子给野羊坳的村民说书,由此认识了“尖声细气说笑”的小妮子兰秀儿,两人在一起听电匣子的过程中逐步产生了淳朴的爱情,谁知兰秀儿最终嫁到了山外。故事并未明示残疾是小瞎子爱情失败的主要原因,但从其发出的“干嘛咱们是瞎子!”“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的悲鸣中,个中原委已不言而喻。失去光明的小瞎子失去了获得爱情的权利,他陷入了对生命的质疑和否定中。对此,同样破灭了“药方”希望的老瞎子却平静地解答:“就因为咱们是瞎子。”并将白纸再次塞进琴桶,告诉小瞎子只要弹断一千两百根琴弦就能看见“药方”。命运仿佛本就如此,而答案就在琴弦中。遭受爱情悲剧的小瞎子最终站立了起来,和师傅继续行走在苍苍茫茫的群山之中,虽然他们的命运曾经或开始寄希望于细细的琴弦,但终究屹立于苍茫天地中,生命的力量跃然纸上。通过这部小说,史铁生向我们展示这样的思索:爱情是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美丽光环,即使残疾也不能阻止人类追求它的脚步,虽然可能会遭受重创,跌落到人生的低谷,但对它的向往是永恒不变的追求。这正如残疾之于生命,它是生命中的“不能”,是绊脚石,但却无法阻止生命迸发出的坚韧力量。   二、残疾与亲情   残疾与亲情是史铁生作品中另一主题。事实上,残疾带来的痛苦不仅属于史铁生,同时也是他的亲人和挚友们心中的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关爱着史铁生,赋予他爱与支持,推动他重新开始生命的旅程。从作品中,我们能发现创作初期的史铁生并不愿过多地正面谈及自己的残疾,他更多地用小说中虚构的残疾青年映射自己,如《午餐半小时》《爱情的命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等,此外还有《绿色的梦》《绵绵的秋雨》《傻人的希望》《黑黑》等,主人公大多经历悲惨,或因残疾而被他人讥讽,或精神失常陷入苦闷的境地,作品中萦绕着悲观忧郁的气息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