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诗中雁意象士人思乡情结的表现情境
摘 要: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符号化了的重要意象。古人在物我相亲的体验过程中,赋予了雁多重人格化的象征意义,其中思乡情结是雁意象最为常见的内涵之一。文章以唐诗为研究领域,以士人为思乡主体,尝试从物我时空的角度,对这一情结的表现情境进行归类、比较,梳理出四种思乡情境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关键词:雁 思乡 情境
情境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诸多学科中被广泛运用。首先,在社会学上,以香港学者黄枝连的阐述为例,他在《社会情境论》中提出社会情境是“生理、心理、群理、物理及天理等五理系统情境结构”[1];在心理学中情境指“在特定环境背景下,个体行为活动的即时条件,包括个体既成的人格倾向,当时的认知、情绪、意向特点等主体条件,也包括当时周围的环境”[2];而中国美学中的情境则指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环境、景物与表现的情感融合一致所形成的艺术境界[3]。尽管各学科对情境的界定有所差异,但它们存在着明显的共性:情境是主观与客观交融而成。唐诗中士人寄情于雁的活动也正是一个个特定时空背景下,物我交融的情境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是睹雁思乡,但士人乡思的表现情境是有所不同的。
在对雁意象思乡情结的研究中,学术界大多侧重从情结生成的角度追根溯源,而缺乏对其表现情境的分析。所以本篇论文尝试着以物、我、时、空四个最基本的情境要素为视角对唐诗中雁意象的士人思乡情结作一个客观呈现。
我们以士人的空间位移为参照对象,雁意象的思乡情结在物我时空上主要存在两大类、四种表现情境。
(一)士人家南人北
从客观的空间视角来看,士人的故乡与其目前所处地之间内含着一个分离情境,这种分离本足以点燃心中的乡愁。倘若仕途不顺、困居北方,更会使这股乡愁越燃越烈。因而,当作为主体的士人心中的乡情与外在的客观事物大雁相邂逅,加上空间的对照、时令的感染,便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乡情境,如图1所示:
1.春季之时,雁北归――雁来生乡情
首先,从时间维度来看,早在钟嵘《诗品》序中就曾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4],“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5]。也就是说,时令会影响诗人的创作。而春天标志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因而易使人对时序的流转分外敏感。面对万物复苏,春草茵茵的景象,久居他乡的诗人眼前难免浮现出家乡的面貌。其次,从空间位移上看,此时雁的行踪与士人相同,均是由南向北,可是对于雁而言,北方是自己的故根;对于士人而言,北方却是客居之处。在士人的眼里,大雁尚能不畏?U阻,定时归家,而人却是“可怜春半不还家”[6]。所以在这种物我时空情境下,士人的乡情便自然而然地因雁而生。此种关系模式的代表作要数钱起的《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16]
钱起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为官,这首诗借咏叹南来北往的春雁抒发自己的羁旅乡愁。联系钱起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来看,在那首诗中,诗人用“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而这首《归雁》,诗人正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多愁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旅雁形象,它听到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时,乡愁满怀,羁思难耐,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17]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咏物诗都是借咏物以抒怀,钱起的《归雁》也不例外,他表面上咏叹的是充满客愁的旅雁,实则抒发的是自己宦游他乡的思归之情。大雁因客愁而归来,而诗人的乡愁又何以了却呢?空间的分离、季节的感化、物与我的差别相互交织,诗人不得不雁来生乡情。
2.秋季之时,雁南征――雁去引乡情
因为人们习惯于认为北方是大雁的故乡,所以这里将大雁向南方迁徙称为雁南征。由于时令、大雁行踪的改变,因而此时的思乡情境与第一种存在着差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7]之际,自是草色变、木叶脱,正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言:“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面对草木飘零之状,诗人也不禁“物既老而悲伤”[8]。然而,秋之悲往往蕴藏着人之悲,此时诗人的乡愁正与宇宙万物的萧索相契合,内外呼应、浑然一体。
另外,在空间向度上,这种模式较之第一种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大雁行踪的由北向南至少会引起两方面的变化。首先雁南征对于大雁而言也是不得已告别故乡,人离乡,雁亦别家,人与雁的际遇是相似的,目睹雁南翔,“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其次,雁去之处正是诗人日日翘首张望的故园方向,这时的诗人往往忽视雁的离乡,而期待着自己能够南归故里。
这种表现情境的代表作是孟郊的《秋夜长安病后作》,这首诗在营造秋雨绵绵、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真题 .pdf VIP
- 2025海南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第1号)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海南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第1号)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海南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第1号)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GB∕T 39758-2021 无障碍设计 盲文在标志、设备和器具上的应用.pdf
- 2025海南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第1号)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法哲学原理第二讲导论-公开课件.ppt VIP
- 法哲学原理课件.pptx
- 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x VIP
- 广告语言的语用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