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类身份认同中西比较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类身份认同中西比较研究

文类身份认同中西比较研究   摘要:文学史上文类之间的关系千姿百态,文类等级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关系”之一。中西方历史语境中由文类等级引发的文类身份认同,其相同点主要表现为:都注意围绕文学作品置身的众多维面、都善于借鉴外在客观事实进行比附与譬喻。不同点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文类身份认同比西方在具体方式上更加多样,更富民族色彩;在认同欲上更加强烈执着。文类身份认同的中西比较研究,在折射中西文学发展诸多共性的同时,更进一步凸显了各自文学传统的个性,开拓了中西文论比较的新视野。   关键词:文类;身份认同;中西比较   中图分类号:I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10)04-0150-05 收稿日期:2010-03-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8BZW058);江苏省社科基金(07WXC014)   作者简介:陈军,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25002      文类(literary genre),一般也称为文学体裁、文体。文学史上文类不仅繁多,而且关系错综复杂,如包含(诗与抒情诗)、组合(诗、散文与散文诗)、对比(喜剧与悲剧)等,而文类等级(genre hi-erarehy)则是文类之间“最为活跃的关系”之一。中西文学史上,史诗、悲剧、抒情诗、小说等文类都曾屹立过文类等级的顶峰,而每当某一种或几种文类身处等级之巅,相应的就有其他一些文类被抛掷于等级之麓,伺机为自身的身份认同而努力。笔者曾专文讨论了文类等级构成的中西异同,这里仍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出发,拟就由文类等级引发的文类身份认同做一点阐述。   我们以为,中西文类身份认同的相同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中西文类身份认同都注意围绕文学作品置身的众多维面。因为等级构成主要是围绕文学作品置身的众多维面,所以使得认同策略也必须首先以它们为运思之鹄的。认同过程中将计就计的归谬、自相矛盾的推论,最具说服力。不过与构成策略稍有差异的是,尽管认同策略的维面从总体上来说,也是包括了作者、世界、读者、作品,具体而观,包括创作的难易、人物社会地位的高低、表现世界广度的宽窄、接受者的审美效果、批评家的理论倾向、作品的社会功能以及作品的结构布局、篇幅大小、艺术风格等,但终究不是构成策略,所以就存在一个策略错位的现象,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置身多维性网络的一个侧面证明。例如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所以由表现对象的社会阶层的高低决定了悲剧高于喜剧,但莫里哀从创作难易程度人手实施喜剧的身份认同,提出了喜剧要难于悲剧的结论。小说在我国古代难登大雅之堂,《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都被斥为“诲盗”“诲淫”、有伤风化,遭遇禁毁查封,这是封建统治者碍于统治需要,对小说内容的片面认识;设若我们从小说的通俗性,它与大众情感的紧密性而言,那么小说的审美感染力则又不容小觑,因此狄葆贤、梁启超、夏曾佑等人都把小说奉为“文学之最上乘也”,“其熏染感化力之伟大,举凡一切圣经贤传诗古文辞皆莫能拟之。”又如文章字数的等级标准,爱伦?坡和中国古代的欧阳修、尹师鲁等人都曾经以篇幅之简短为贵,如《湘山野录》中就曾记载说:   谢希深、尹师鲁、欧阳永叔各为钱思公作《河南驿记》,希深仅七百字,欧公五百字,师鲁止三百八十余字。欧公不伏在师鲁之下,别撰一记,更减十二字,尤完粹有法。师鲁曰:“欧九真一日千里也。”   陈骥、令狐德?薄⑼跞粜椤⑿婚弧⒐搜孜涞热嗽虼颖泶锏氖导市枰?、文章气韵格调等方面出发,认为只要表达得当,篇幅短长与繁简各有千秋。王若虚就说:“论文者求其当否而已,繁省岂所计哉?”文章短长“惟适其宜而已,岂专以是为贵哉”,谢榛说:“诗文以气格为主,繁简勿论。”“作诗繁简各有其宜。”顾炎武也认为:“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如此之类,不复赘述。   第二,中西文类身份认同都善于借鉴外在客观事实作比附与譬喻。因为比附与譬喻要求在相关事物之间进行,所以这种认同方式本身就包含有认同意味:文类立足外在客观事实的既定性、科学性、公正性、公信力等因素的作用,借比附与譬喻的中介,求得身份认同的顺利实现。例如戏曲、小说两种文类在我国古代处于等级低层,那么它们就经常通过与《诗》、《骚》、《庄子》、《史记》、李白、杜甫等公认的经典作品、作家的比附或譬喻,从而抬高文类自身价值,达到身份认同之目的。王骥德、毛声山都把戏曲和《诗经》相联系,说:“《西厢》近于风,而《琵琶》近于雅。”祁彪佳在评价孟称舜戏曲作品时这样说道:“今之曲即古之诗……以先生之曲为古之诗与乐可;而且以先生之五曲作《五经》读,亦无不可也。”何良俊、胡应麟等人则把戏曲和以李杜为代表的唐诗相譬喻,如胡应麟就说:“《西厢》主韵度风神,太白之诗也;《琵琶》主名理伦教,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