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复习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复习方法与技巧
语文复习浩如烟海,是老师也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事,特别是文言文,让很多学生事倍功半。其实,任何事物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都可以找出一些省时省力的办法来。综观近几年来河南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是考查课内阅读,尤其以课标要求背诵的文言文为首
选内容。但是,从2007年文言文考试开始以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出现,而且2010年许多省市课外文言文单独考试,分值比重较大,虽然这样,也有其规律和特点:
1 题型较为稳定。一般是考察词语意思的理解,翻译文中重点句子,课文内容填空、简答等。
2 题量变化不大,一般为四个小题,占10%左右,估计以后文言文阅读分值比重还会加大。
3 重视积零,突出重点。中考文言文特别重视积累,近几年来所考的词语、句子基本上是课文的重点,像实词的具体解释、虚词的用法、句式的介绍,几乎都在教材的注释和课后习题有较明确的解说。
4 在理解字词、扫除语言障碍的基础上能对文章(段)进行一些不太深的理解,成为考察的一个能力点。太多要求考生对文章(段)进行理解,或妻求就内容答题,或要求就主旨谈看法。一些还涉及文章的写作特色,这实际体现了一个逻辑思维问题,即由分说到总说、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微观到宏观,即基础知识和整体感知相结合。
了解了中考文言文的规律和特点,下面就分考点谈谈复习应试中
1 句子的朗读停顿(节奏)的划分:
对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自然是建立在对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之上,但也有些方法和技巧。
1.1 古今异艾谪中有些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词,朗读时两个词语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2 主谓之间停顿,即叙述的主体与叙述的内容间要停顿。如“臣/不胜受恩感激?”。
1.3 谓宾间停顿,即动词与动词支配的对象间要停顿。“衔远山,吞/长江”。
1.4 动间停顿;即主语的两个动作问要停顿。如“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1.5 动词与所带补语间停顿。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 时间状语提前应停顿。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7 句子成分省略处应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1.8 句首发语词、总结词后停顿。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9 在转折连词前停顿。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二是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
2 怎样识记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2.1 文言实词常考的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
2.1.1 通假字;其实也可以说是“古人写的别字”,而后来被人们约定俗成的沿用下来。通假字有三种情况:(1)同义通假;(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2.1.2 古今异义词语,其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换,(4)感情色彩的变化。
2.1.3 一词多义,要注意理清不同义项之间的联系。一个词不论有多少个意义,其中必定有一个最初的意义,即本义,其他意义都是由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即引申义。如“兵”字,本义是指“武器”,从“武器”引咋为手持武器的人,即“士兵”等意思。在学习中,抓住了本义,其他意义就可以推想出来了。
2.1.4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公将鼓之”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恢弘志士之气”中“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3)名词作状语,如“学而时习之”中“时”名词作状语,按时。(4)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奔”动词活用作名词,善跑的马;“温故而知新”中“温”“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5)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掌握了考试常出的类型,那么在复习时就应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在复习时,对每篇课文中涉及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和整理,对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做正确理解,牢固记忆。不过理解词语
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即对某个词语的理解要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
2.2 文言虚词要明确类别,着重分析其语法意义,多归类,理解它们在句中的实际作用。
一般的,选择型题目中加点虚词的理解不用太细化,只需辨析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即可,如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而”和指代第二人称的代词“而”用法就有明显差别。对填空简答型题目中的虚词,回答时就要稍作全面的解释,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