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词在汉语言文学中运用及审美价值
数词在汉语言文学中运用及审美价值
摘要:汉语言文学中,数词不仅表示数量,而且还被赋予了汉文化其他方面的含义,有的表达约定俗成的深沉含义,有的表达模糊的语义,它们或摹景状物,或极尽夸张,或风趣幽默。数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词汇量,而且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力,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数词汉语言文学审美价值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石。语言从出现发展至今,形成了数以万计的词汇,其中包含了大量由中文数字构成的词汇――数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古今汉语的数词概念内涵相同。汉语言文学中,数词被大量使用,无论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词语、诗句,还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些日常用语或方言词,数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汉语数词不仅表示数量,而且还被赋予了汉文化其他方面的含义,有的表达约定俗成的深沉含义,有的表达模糊的语义,它们或摹景状物,或极尽夸张,或风趣幽默,它们使语言更简洁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它们成为汉语言文化的一种风格和特色,具有无可比拟的审美效果。
一、熟语中数词的使用及其审美效果
汉语熟语中的数词最初可能只有计数的功能,它们用来表示思维对象的数量及数量关系的结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数词在其形成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民族文化的印迹,体现一定的汉民族文化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数词在汉语中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高,从“一”到“十”十个数字中,每个数词构成的汉语成语、谚语、俗语及歇后语等固定短语的比率都比同一数词所构成的英语固定短语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数词表义的多义性。成语是汉语熟语中最常见的短语形式,由于它们具有稳定性,因而它们保留的文化观念更多些,如数词“一”就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一”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因而在词语中被赋予“最小”或“微小”的含义。如“百里挑一”(形容人才出众),“一尘不染”(形容为人纯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狭隘)。“一”也可表示时间短暂,如“昙花一现”(比喻稀有事物在短时间内的消失),“一刻千金”(形容时间的宝贵)。“一”也有“全或满”的意思,如“一身是胆”(满身是胆,形容人的英雄气概),“一纸空文”(比喻做不到的空头文书)等。
数词表义的模糊性。许多数字在语言运用中经过泛化,不再表示具体的数目,而是表示模糊的语义,有渲染气氛,增加或减少语义内容、增强语势的修辞作用。如:“五谷丰登”中“五谷”的语义已从精确转化为模糊,泛指农作物。“五彩缤纷”“六亲不认”“株连九族”中的数词都只表示一个模糊概念。还有的表示“多,高”等模糊语义,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霄云外”等中的数词“九”。
数词表义的形象性。数词运用在成语中,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加上它经常与表示事物状况的单位词连用,这就能惟妙惟肖地把事物的数、性、状等展现在人们面前,易于理解,使人印象深刻。如“垂涎三尺”“一孔之见”“一线生机”“九牛二虎之力”等。
数词在歇后语中使语言更形象通俗。如一二三五 六――没事(四),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十),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七个人睡两头――颠三倒四,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仁(人),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十个指头捉跳蚤――一场空等。
二、古诗词中数词的使用及其审美效果
数字入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至两汉和南北朝时期已基本成型。唐代诗人偏爱数字,甚至达到成诗必有数字的地步。唐诗中数词的运用和表达效果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唐诗作者爱用数词,虽非篇篇用到,但占相当比例。清代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77位诗人的诗歌中,计数字字符509,每篇约1.7个。其中的数词或写实或写虚,将抽象与具体,高雅与通俗结合,为读者喜闻乐见。其次,诗人们使用数词很讲究,它能够使诗歌生辉,数词中使用的频率以“一”最高,“三”“九”“六”次之。
(一)数词表达效果的简洁性。如“数数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十个数字用在这首小诗中,通俗又别具一格,简洁勾勒出乡村自然之景,意味无穷。
(二)数词表义的模糊性。诗歌中使用数词能产生虚实相生的情韵美。诗歌中的数词有虚指,有实指。汉语数词的虚指意义即虚义、抽象义,是与实义、本义相对应的词汇意义。指数词不表示它字面上的具体的数的概念,而表示一个经延伸的抽象意义。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硕鼠》一篇提到“三岁贯汝,莫我肯顾”,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中的“三”都是虚指;宋代岳飞《满江红》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在这里也是虚指,岳飞写这首词时已经三十二岁了。
唐代诗人张祜《宫词》:“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