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大地民俗生态学解读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大地民俗生态学解读
摘 要:《大地》“普适性”的人类学元素,旨在“恢复全部的人性”,重视“人性中一切原始的因素”的构建,使其成为20世纪西方描写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置于文学人类学视域之下的《大地》,其“民俗生态学”的原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运动的“生命密码”。
关键词:赛珍珠;《大地》;民俗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6-0170-02
20世纪80年代以降,文学人类学作为一门交叉的边缘学科吸引了学界最为广泛的关注,并被批评家们普遍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解构过程之中。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的文学人类学,其“批评的实质,就是对文学持一种远古与现代相联系、世界各民族相比较的宏观研究态度,就是把任何文学作品都看作人类整体经验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1]9“在这种‘文学人类学’的处理下,文学不再是孤立的字面上的东西,而是整个人类文化创造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古老的神话、信仰、宗教仪式及民间风俗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2]38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大地》,1930年左右在南京创作完成,是第一部中国题材的西方小说。《大地》“普适性”的人类学元素,旨在“恢复全部的人性”,重视“人性中一切原始的因素”的构建,使其成为20世纪西方描写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但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大地》解构的看法主要集中于神秘题材、国家意识形象、民族自尊……忽略了对其文学人类学的深入探讨,置于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大地》,“民俗生态学”的原型,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运动的“生命密码”。这“生命密码”在今天看来同样具有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生育生态文化
生育作为人类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在历经岁月的积淀之后,人类的生育文化形成了一套合乎人类自身生命活动与生活活动的民俗。关于民俗,民俗学家钟敬文认为,它“不仅本身是一种必需的、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而且在每个社会群体生活中,跟其他种类的文化密切相关联,并互相制约和影响,形成一个‘文化体系’。它是构成人类的、民族的文化史和文化学的一种重要因素”[3]196。赛珍珠的《大地》,一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农村文化,在重视“人性中一切原始的因素”的文本构建过程中,“生育”甚至成了其“错综复杂的社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受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代人赵岐注)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广大农村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生育习俗。《大地》关于生育习俗的描述,集中地表现在主人公王龙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当在田间干活的阿兰预感到即将分娩时这样告诉王龙:“‘到时候了,她说。’‘我要回家去。等我叫你时你再进屋。你只要给我拿一根新剥的苇子,把它劈成篾就行了。我好把孩子的脐带割断。’”[4]8用新剥的苇篾来割断脐带,这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农村的一种生育习俗。阿兰生完孩子,当王龙看到“孩子用他的一条旧裤子裹着。”[2]9并确切地知道阿兰生下的是一个男孩的时候,激动地扑向他们母子,本能地说道:“明天我要到城里买一斤红糖,冲红糖水给你喝”。并且“我们一定要买一大篮子鸡蛋,把它们染红然后分给全村的人。这样,人人都会知道我有了个儿子!”[4]9之后王龙在“孩子满月那天,他们曾进行庆祝,做了表示长寿的面条;王龙还把参加他婚宴的那些人请来,给了每人十个煮熟染红的红鸡蛋;对村里所有来向他祝贺的人,他也每人给了两个。”[4]13《大地》中产妇喝红糖水,生了儿子的人家要把染红的煮鸡蛋分送给亲戚好友,办满月酒等极具中国农村特色的生育习俗,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的原生态的人类学素材,在今天看来这些素材仍具有深层次的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丧葬生态文化
丧葬文化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生命有着独特感悟的中华民族,在儒、道、佛等多重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形成了“以死者为大”的中国特有的丧葬习俗。赛珍珠在其小说《大地》中多次对中国的丧葬习俗进行了原生形态的描写。
文本中阿兰去世后,王龙悲痛万分:“他把他婶子叫来,在葬礼前给阿兰净身。阿兰净身之后,他还不愿进屋,便叫他婶子、大儿子和儿媳妇将尸体从床上移到他买好的那口大棺材里。为了摆脱痛苦,他自己也忙碌起来,他进城请了人来按风俗将棺材封好,还请来风水先生,让他挑个黄道吉日举行葬礼……和那寺庙的主人讨价还价之后,他为阿兰的棺材租赁了一席之地,棺材可以在那里放置三个月,一直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王龙按对一个死者应该做的一切尽心地操办丧事,他和孩子们为阿兰戴孝,身上一律穿着表示哀悼的白色的服装:他们的鞋子是用白色的粗麻布做的,扎腿的带子也是用白布做成,甚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