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灸学说特点
李灸学说特点
[摘 要]通过对李所着《医学入门》一书中针灸学说特点的分析,明确李对针灸的贡献。其所倡导的取穴“尚精简”,刺分迎随、异穴补泻和多元开穴说,丰富和发展了针灸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针灸临床中仍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主题词]针灸师/历史;针灸学/历史
Characteristics of Li Chan’sTheori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Yu Wei1, Yan Jiling2 (1.Department of TCM,
Affiliated Heping Hospit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Shanxi 046000, China;
2.Teaching an d Reseash Section of Changzhi Health School)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ori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book Elementary Medicine (《医学入门》) writen
by Li Chan, Li Chan’scontribution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re confirmed.
Simplifying in acupoint selection, puncturing along and against the direction
of channels respectively in needling,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for different
acu points, and multiple opening acupoints which he proposed enrich and develop
the ories and method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are of popular
practical s ignificance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linic.
KEY WORDS Acupuncturists/hist; Acup Mox Science/hist
李(公元16世纪),号健斋,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开始编撰《医学入门》一书,用时4年完成。书中对针灸学术颇多独特之见识,特别是其“杂病穴法歌”及专论刺法补泻的“南丰李氏补泻”,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现就李氏针灸学说的几个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1 精简针刺 穴分主应
李氏在其行医过程中,深感有些医者取穴不分主次,以“满身针”为善,故在其《医学入门》论“神针大要有四”中首先提出“明穴法”的观点。他认为“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主张临床宜重点应用这些穴位。且李氏主张,治病用穴宜精简,他认为“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在其《医学入门》一书中列出“治病要穴”与“治病奇穴”两节,并对引出的常用穴位的主要作用及主治病症均一一作出了载述,精简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应用,充分体现其“尚精简”的学术思想。
李氏对于如何选穴以及用何种针刺手法治病,主张取穴即取经络之气,以未病部位为主,其 具体应用为“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头,头取手足三阳,胸腹取手足三阴,以不病者为主,病者为应”“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针应针”。上述提法,本于《灵枢》标本根结理论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之法。而其“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针应针”的刺法,同《内经》的交经缪刺法之仅取健侧,不取患侧有明显不同。纠其原因,在于先针健侧以激发经气,后刺患侧,其气血运行之力最足,正合李氏之谓“通而取之”之效。
2 刺分迎随 异穴补泻
针刺的手法,直接关系着治疗的效果。李氏在《医学入门》论“神针大要四”中,重点讨论“迎随”与“飞经走气”,并认为这是“神针”的两大纲要。
由于经络的生理功能在于运行气血,濡养脏腑和各器官组织,并具有反映病候、男左女右、 子前午后气血升降之异,李氏创立了以针芒方向为主的“多元阴阳迎随补泻法”。他认为“迎随”是针刺手法中的第一纲要,指出“迎随一差,气血错乱”。所谓“迎随”,李认为应泛指逆顺的关系而言,顺者为随为补,逆者为迎为泻。并根据针刺捻转的左右,手足的上下、左右、经脉、呼吸、男女、午前午后、数序的奇偶等阴阳属性,结合经脉循行与针刺方向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门子PLC通讯.ppt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风力发电机组防腐规范.pdf VIP
- 卧式车床使用说明书.doc VIP
- 2025年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应知应会知识问答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docx VIP
- 广西桂林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VIP
- 2018年10月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doc VIP
- 疫苗采购管理制度.docx VIP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 ”规划》全文.docx
- 苏G02-2019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构造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