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煜词中梦意象简析
李煜词中梦意象简析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天资聪颖,好读书,精通音乐,善诗文、书画,尤工于词。其现存的可信之词约有30余首。他以其帝王兼词人的双重身份,凭借仅有的30余首词成为中国词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在读李煜词的过程中发现其现存的30余首词中,有梦意象的词有19处之多,其中两首词中竟然连用两个“梦”字(《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和《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可以说梦意象在其众多的意象中尤为突出。一般研究李煜词都会依据他亡国前后不同的风格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大都题材狭窄,未脱花间词及宫廷词的窠臼,多写宴乐之乐与男女之情。中期由写宫廷生活转向写内心浮躁不安的情绪,给人以忧愁凄凉之感。后期写亡国之哀,“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最能代表其词的风格。不论是前期的欢乐,中期的凄清还是后期的沉着郁结,梦意象一直贯穿始终。但是由于李煜独特的经历,在他词中梦意象也因时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纵观李煜词中有关梦意象的词可以看到,他向我们展示的梦意象从内容上划分大体有三类:1.写男欢女爱与离愁别绪的春梦;2.写故国之思的残梦;3.写人生无常命途多舛的空无之梦。
作为皇帝的李煜,其实更具有文人墨客气质。皇帝的身份使他不可避免的沉湎于奢华无度的饮宴歌舞,然而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又使他非常的敏感。无论是对现实人生还是对外界自然变化,他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深刻体验。“南朝天子多无福,不作词臣做帝王”。从这个角度讲,其一生可以说就是一场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教心愿与身违”。在他的一生中,他都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挣扎,试图寻找出一个可以调和的途径。在词中他通过梦的意象来抒发其内心的情感。
一、写男欢女爱与离情别绪的春梦。
如“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采桑子》),“潜来珠琐动,惊觉银屏梦”(《菩萨蛮》),“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菩萨蛮》),“梦回芳草依依,天远雁声稀”(《喜迁莺》),“红烛背,绣帷垂,梦长君不知”(《更漏子》)等。在这些词中,梦多与女子有关。他将视角定格在女子身上,在对场景人物环境作了充分的描摹之后点出“梦”来。女子或为梦的主体或为梦的对象。从情感上来讲又有悲喜之分。如:“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菩萨蛮》)梦因醒后乍见情人而现喜色,其他如:“琼窗梦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谢新恩》)等则写出词人对相思之人没有出现所产生的幽怨之情。这些梦的产生与李煜早年奢华的生活有关,其中对梦意象的描写也总是与“醉”“懒”“迷”等词语连用。现实非梦,词人却在现实中体验出梦的感受,不能不说他是以现实为梦,并一任自己沉迷于自己所构造的梦幻的现实之中不能自拔。梦本身就是对正常时间的阻断,词人又和之以“醉”,“醉梦”者不知今夕何夕。这时的梦还不是真正的梦,只是掩盖在迷醉之后的梦化的现实,是“春梦”、“迷梦”。
二、写对故国之思的残梦。
李煜从二十五岁做皇帝到四十岁降宋,再到四十二岁生日时被药毒死,其间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兄弟被扣,儿子夭折,心爱女人的离逝,还有南唐王朝的覆灭,这都不能不对他的情感世界产生深刻影响。他曾经沉醉的现实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生存的困惑,痛苦的体验。“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恁,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这里的梦再不是“纱窗醉梦中”“如梦懒思量”的春梦。如雪的落梅,无边的春草,这些在常人看来自自然然的事物在词人看来却无一不触动人的心弦,是“柔肠断”,是“旧梦难成”,是“离恨”。他有了生存的忧患才使他从迷梦醉梦中醒来,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才有了幻想,有了真正的梦。然而这时再不会有“归时休放红烛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的闲情逸致了。一首《破阵子》写尽了国破家亡沦为臣虏的悲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罗,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他以回望的方式瞩目曾经拥有的家国河山,仿佛一夕之间,一切都离他而去,成为遥不可及的梦。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只好把归心寄托予梦中。在这时期的词里,他写到:“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他虽然体验到亡国之痛却依旧沉醉在迷梦中。迷梦虽好但毕竟已经不可能回来了,只能在梦中捡拾过去生活的一二碎片聊以自慰,这便是残梦了。这时的残梦从心理上讲才是真正的幻想之物。它不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