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诗歌题材统计分析.docVIP

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诗歌题材统计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诗歌题材统计分析

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诗歌题材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将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统计和分析了各阶段重要创作题材所占的比-例,又通过前后比较反映和分析了各题材的变化趋势,从而揭示出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精神退化趋势以及它所带来的诗歌精神风貌的总体变化。   关键词:李白;安史之乱;诗歌题材;精神变化;诗歌风貌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8)08-0117-03      人们对于李白的研究,总体上是朝着两个方向展开的,第一是分解的方向。将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分解为各个层面的因素加以研究;第二是综合的方向,对李白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风貌进行总体论述。相对来说,对李白生命过程与创作流变作纵向的考察则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安史之乱这段时期中的李白创作,由于被作为盛唐之音的余响,研究得更加不足。实际上,李白此期创作诗歌二百余首,占其诗歌总量近百分之二十。这样的比例,是绝不应该被忽视的。所以专门以李白这一时期的创作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很有必要的。李白是一位性情极其复杂的诗人。他在任何境况之中的创作都是多元旋律的合奏曲,本文试图采用统计比较的方法,反映他在安史之乱期间诗歌内容的流变,从而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在这一时期的精神流变。      一      根据生平经历和精神状态。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乱起至入狱以前、入狱至获赦、获赦以后。      (一)乱起至入狱以前   这段时间从天宝十四载(755)末到至德二载(757)首,约十四个月的时间。李白盘桓于金陵、当涂、宣城,人剡中,隐庐山,从李磷。这段时间,李白创作的诗歌存世约四十首。???其中涉及到反映战乱时局的约有二十四首。占百分之六十,大部分是对从磷事件的反映,约十六首,记述了他应聘、赴征、败走的过程,记述了永王东下的大致情形;有八首诗对安史之乱的大局进行了反映,基本上是对乱初中原动荡局势总体的印象式的勾勒,抒发了对灾难的痛心和伤感,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和自信,也表示了无奈和退避。   此期诗歌有十一首表示用世之心和救世之志。占百分之二十七强。李白其人,天才盖世,志气冲天,又深受蜀地纵横之风的浸染,携策士之风,内心深处对趁乱立功向往不已。因此。安史之乱对李白的人生志向具有明显的激发作用。特别是在永王幕中,由于有着现实经历的激荡,他仍然和安史之乱前一样,发大言以抒宏志,如“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南风一扫胡尘静,西人长安到日边”(同诗其十一)。      (二)入狱至获赦   这段时间从至德二载(757)二月到乾元二年(759)三月,约两年有余。李白以从永王事入狱,经人援救脱囚,参宋若思幕,又因朝廷的穷究和李白的有关言论再次入狱直至长流夜郎。   此期诗歌约有六十余首存世。其中。抒发个人痛苦成为诗歌的主旋律。前一个时期诗人的感情痛苦,主要表现在乱起之初对国难的悲伤,以及报国无门的焦虑,如“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奔亡道中五首》),“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猛虎行》);此类诗有六首,占当时诗歌的百分之十五。而在此期间,诗人自身深陷政治灾难,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深重的不幸,表达痛苦的诗歌明显增多,约有二十二首,占此期诗歌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六,比例有了大幅上升。从所抒发的痛苦来看,内容转向了,程度加强了。所抒发的痛苦主要表现为个人痛苦,如自己的冤屈忧惧,与亲人的隔离之痛,长流夜郎的伤痛孤独,理想落空时的悲哀;而且痛苦的程度极为强烈,如“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流夜郎永华寺寄寻阳群官》),“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赠别郑判官》)。当然,作为胸怀天下的诗人,李白所表达的个人痛苦不少时候是与乱世之忧结合在一起的。是浑厚的,如“神器难窃弄,天狼归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一生欲报主,百代期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赠张相镐二首》)。   此期约有十二首诗涉及到对战乱时局的反映,占诗歌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较之前期的百分之六十,有着明显的下降。究其原因,一则从磷事败,诗人离开政坛,疏隔了自己与时世的血肉联系;二则,李白作为豪士,前期往往是将时世艰难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联系起来,而此时诗人的雄心大为消减,从而也就减退了反映时局的动力;这都导致乱世的影像在诗人笔底的淡化。此类作品对时局的反映,仍然主要是对北方战乱作总体的印象式的涂抹。此期表达用世之志的诗歌约七首,占诗歌总数的百分之十二弱,较前期百分之二十七大为减少,气势也见馁,最大的口气也就说说“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赠张相镐二首(其一)》)这样的话,至于“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