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期间对东北农村劳动力掠夺及其特点.docVIP

日本侵华期间对东北农村劳动力掠夺及其特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侵华期间对东北农村劳动力掠夺及其特点

日本侵华期间对东北农村劳动力掠夺及其特点   [摘 要]日本侵占东北期间,为掠夺资源和增强对苏联的防御,曾大量强征和奴役东北农村劳动力,强迫其在矿山、铁路、工厂和军事工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农村劳动力的掠夺呈现出的特点是:1.掠夺数量大,征派频繁;2.征派规模大,劳动地点集中;3.劳工境遇悲惨,死亡率极高。   [关键词]侵华日军;东北农村劳动力;掠夺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8-0033-04   为厘清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农村劳动力残酷掠夺的史实,笔者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以辽宁省锦州地区和大连瓦房店地区的农村为重点进行了调查,走访了数百名当年的劳工幸存者。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历史资料,我们对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农村强制征派劳工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发现日伪政权对农村劳动力的掠夺呈现出诸多特点。   一、日本??华期间对东北农村劳动力掠夺概况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以后,为掠夺东北的经济资源和增强对苏联防御及侵略扩张,曾大量役使中国人民充当劳工,在矿山、铁路、工厂和军事工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1937年以前,劳工来源以华北为主。此后,由于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政府推行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北边振兴计划”等加大经济掠夺、军事工程修建等举措,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剧增,再加之关内来东北劳工数量因战乱及日伪采取的限制措施等原因而锐减,使得日伪政权加大了对东北劳动力的掠夺力度,而占东北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自然成了劳工的主体。   1941年以前,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劳动力的掠夺主要是采取招募和摊派相结合的方式,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第二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出台,劳动力紧缺的形势更为严峻,掠夺劳动力的方式转变为以强行征派为主。1941年9月,日伪当局颁布了劳务新体制要纲,以所谓的“勤劳尊重、国民皆劳、劳动兴国”为三大指针,并设立了“劳务兴国会”取代了此前的劳工协会,专管对劳动力的招募。1942年2月,又抛出《劳动者紧急就劳规则》,规定“当公共事业与国策紧急需要时”,民生部大臣有权向东北民众摊派劳工。从此,凡军事工程、工矿企业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项目主要以摊派劳工的形式解决。由伪中央政权下达指标,通过伪省市县政权层层下达,最后落实到东北农民头上。此外,伪满政府于1942年10月颁布了《国民勤劳奉公法》,规定适龄的农村青年除服兵役者外,必须在3年的时间内每年从事4个月的无偿劳动。因此,“勤劳奉公”制也成为日伪政权掠夺农村劳动力的一项重要手段。   对农村劳动力的掠夺是通过广大农村的基层伪政权来完成的。为强化对东北广大农村的行政统治,伪满洲国于1933年12月公布了《暂行保甲法》,实行保甲制度,规定以10户组成最小的单位“牌”,再由一个村或相当于一个村的范围内的“牌”组成“甲”,最后由一个警察管辖范围内的“甲”组成最大的单位“保”。牌内的各户实行连坐制。1936年,制定了《暂行街村制》,以街村制取代了保甲制,由几个屯组合成一个村,实行由县、村、屯、牌至农家的垂直式统治结构。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统治农村的行政机构也纳入了战争体制,1941年开始实行了国民邻保组织,使县公署、协和会与兴农合作社三位一体,加强了对农村经济资源和劳力资源的掠夺。其中成立于1932年的协合会,到1944年分会已达5185个,会员人数更是达到了428.5414万人,遍布东北各地城乡[1]。成立于1940年的“兴农合作社”,中央设有“兴农合作社中央会”,各省设联合会,各县设兴农合作社,各村屯设兴农会,各市县旗长兼任协合会本部长、兴农合作社社长,各村屯长兼任协合会分会、兴农会会长。基层政权与协合会、兴农合作社三位一体,共同实现对农村的统治,征派劳工就是其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伪满洲国后期对东北的统治已经十分严密,因此凡是其触角所及的广大村镇,都成为可随时征派劳工的劳力资源供应地,强制征派劳工的覆盖面极其广泛。   二、日本侵华期间对东北农村劳动力掠夺的特点   1.对农村劳动力的掠夺数量大,征派频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伪满洲国在农村征派劳工,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数量巨大,批次多,征派劳工十分频繁。据曾任伪锦州省公署参事官的战犯崛正男交代:在他任职的1944至1945年期间,仅一年时间内就强令各县供出劳工达3万多人[2]。1942年至1945年三年多的时间,伪复县(现瓦房店市)一个县被征派劳工就达2万余人[3]。另据一份审判资料披露,在伪复县仅一个村(相当于现在的乡),就先后强征劳工3000余人[4]。锦州地区凌海市彰良乡夏家村由几个自然屯构成,伪满时称夏家窝棚,当时不足百户,仅1942年一次就被征派劳工20多人到兴安北省乌奴耳(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此后不久又被派出了第二批劳工到通辽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