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兵车行新闻性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兵车行新闻性解读

杜甫兵车行新闻性解读   内容摘要:杜甫的《兵车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新闻价值。其新闻特质表现在:具备新闻时事报道的五个要素;新闻现场的设置;新闻的实地访谈;新闻的客观记叙。   关键词:杜甫 《兵车行》 新闻性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一位目光卓异,思想深邃,具有敏锐社会洞察力的唐代“名记”。诗人以现代职业新闻记者的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及时捕捉时事热点,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这个转折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着较高的新闻价值和史料价值。唐末孟棨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1]宋陈岩肖也说:“杜少陵子美诗,多记当时事,皆有依据,古号‘诗史’。”[2]杜甫诗歌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也正源于对时事的记录,并因此获得了“诗史”的美誉。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杜甫是诗人,不如说杜甫是记者。本文试以诗人的《兵车行》为例,对其体现的新闻特质作一简单的解读。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35岁左右,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愿踏入长安。诗人困守长安十年,目睹了唐玄宗后期现实的黑暗,朝政的污浊,开始拿起诗笔,直面现实人生。《兵车行》就是诗人作于天宝中的第一首为民呼吁的现实主义诗歌。天宝年间,穷兵黩武的拓边战争频繁。且屡屡失败,士卒伤亡惨重。据史书记载,天宝十年(751年)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战功……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3]杜甫目睹了官吏抓兵的场面,敏锐地把这个历史镜头捕捉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深刻地揭示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它所具备的新闻特质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时事的报道。 一则新闻时事的报道,必须具备五个基本要素。即新闻的5个W。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被视为新闻学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杜甫通过实地采访,实录时事,以新闻报道的手法记录了这个重要的事件。诗中详细报道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事件起因。“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首先指明了事件的发生——“点行频”,即官吏频繁地按名册征召百姓入伍。直接把眼前发生的事件推到我们面前。“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既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今年冬天,也指出了其中的人物——关西士卒。关西,指函谷关以西的秦地。史载:“关西游弈使王难得击吐蕃,克五桥,拔树墩城。”[4]这些被征调的士卒,他们面临的将是无休止的征战。“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既指明了时间发生的具体地点——咸阳桥畔,也点出了送别亲人上路的送行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指出了事件的起因——因战败而征兵。新闻中的五要素在此都已具备,让读者感到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第二、新闻现场的设置。新闻现场集中了丰富的新闻信息,在提供新闻事实、触发新闻敏感方面发挥极其着重要的作用。事件、环境、气氛、出现的人物及其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等,这些真实、具体、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大多取自于新闻现场。如果说新闻事实是“米面”,那么新闻现场无疑就是“粮仓”了。因此新闻报道必须注重现场画面的设置或再现。惟其如此,才能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可信之感,便于唤起相应的感发。杜甫深入现实生活,走进事件现场,成为许多事件的目击者。《兵车行》一诗,首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的是一幅让人撕心裂肺的送别场面:“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车声辚辚,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被迫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奔赴前线。送别的人扯着亲人的衣衫,顿足捶胸,哭别之声直冲云霄。尘埃漫漫,人流车马,杂以送行者的奔走呼号、哭天抢地,如此声色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刺激,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从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