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诗歌生活情趣及审美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草堂诗歌生活情趣及审美价值

杜甫草堂诗歌生活情趣及审美价值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四川生活了将近十年(即从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至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辉煌阶段。杜甫在四川的活动是以成都为中心,以草堂为居所度过的。他虽然多次离开成都,但仍以草堂为主要居住地。杜甫在川创作三百六十多首诗歌,大多作于草堂(约莫二百七十多首)。   杜甫到成都后,在友人的帮助下,于西郊的浣花溪畔构筑草堂。《卜居》是他抒发此时的感受: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   杜甫避安史之乱而进入四川,备受颠沛流离折磨,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在草堂居住下来。四川远离中原战乱,生活较为平静。成都平原民丰物阜,气候温润,风景宜人。成都西郊的浣花溪一带,林塘幽雅,环境优美,很快抚慰了诗人仓皇避难的心灵伤痛。草堂四周,远离城市烦嚣,澄江清澈见底,足以涤除诗人旅途的劳乏。蜻蜓无数,上下起舞于水面;????成双,随意沉浮于粼粼的碧波之中……诗歌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空中和水里相映成趣的旖旎图景,令人陶醉。草堂美景也自然触发了诗人飘逸的奇思,以及去向会稽山阴觅胜的兴致。   诗歌将浣花溪一带的秀美景色与山阴胜景相提并论,这是对草堂优雅环境极高的评价。《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居山阴,雪夜忽忆戴安道好友,而此时戴安道在剡溪,于是乘兴驾舟造访好友。可是已经到了门口,却不进去,旋即返还。有人不解,问王为什么到了又不去见友人。王问答我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罢了。   前贤仇兆鳌评这首诗时说:“公《壮游》诗云‘鉴湖五月凉’,盖深羡山阴风景之美。今见浣溪幽胜,仿佛似之,故思乘兴东游,此快意语。非愁叹语。”(《杜诗详注》)显然他不赞同张所说东向山阴,意在访郑虔;也否定了周欲东归洛阳,须从山北阴处上船而去的臆测。成都的安宁,浣花溪的优美使诗人产生了如在山阴寻胜觅幽的联想。这正是诗人对大自然美丽的热爱与对和谐宁谧生活的美好憧憬。笔者曾以志愿者身份在草堂作义务讲解员。我在向游客讲解时,便以草堂一带静雅秀美的环境和人文氛围的厚重来渲染杜诗的生活情趣与独到的审美眼光,游客莫不深表赞同。如果把杜甫“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渔梁”(《田舍》)以及“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联系起来阅读,就会完全认同仇兆鳌是快语而非愁叹之语的判断。   《堂成》诗是杜甫居草堂后的另一首吟唱生活的作品: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草堂背城郭而构筑,白茅蓊蕤成荫,沿浣花溪畔结宅,放目皆为青葱翠绿的田畴。桤木高可参天,蔽日遮阴。青竹挺拔滴露,显示出勃发的生机。飞乌结伴,春燕呢喃……诗人的心情与草木、溪流、群乌、新燕融为一气……作者还写道:有人将草堂误比作扬雄之宅。其实自己在草堂只是暂居,无意久留,同当年扬雄定居成都大异。而自己此时已然陶醉于草堂的绮丽美景中,懒得去写《解嘲》之类的文章(说明诗人已被大自然的纯净之美涤除了扬雄撰《解嘲》时的功利欲念了)。   笔者在理解此诗时,特别注意到第二句中的“缘江路熟俯青郊”中的“路熟”二字。这说的是,诗人已把浣花溪一带的大道小路踏遍了。这正是诗人热爱大自然,拥抱生活美的生命意识的真实流露。漠视生活的人是无法对自己熟悉的周围场景进行仔细观察的,也不可能对之产生激情,更别说发现其美学价值与人生真谛了。而杜甫可贵可敬可爱之处,也正在于对大自然、对生活的一片真情。   我们再看杜甫在《江村》诗歌中所显示的另一番情调: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无疑是一幅充满天伦之乐的和谐宁静的草堂幽居图。清江即浣花溪蜿蜒迂曲绕草堂缓缓流淌,潺??的流水汩汩作响。夏日长长,闲居恬淡,事事皆幽。梁上飞燕来去无碍,水中鸥鸟相戏相狎,十分自得。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翻阅书卷,若有所思;而老妻画纸为棋盘,与之相互对弈,手谈交流。最小的儿子,自制渔具,敲针为钓钩,垂钓于溪畔……杜甫不愧为唐诗中的大家。他将日常生活表现得如此细腻入微,如此具有诗情画意,真正是出神奇于平淡了。而且,诗歌遣词自然真切,明白如话,却又饶有兴味,全无故实堆砌,展示了与其所谓“沉郁顿挫”诗风全然不同的艺术特征。难怪申涵光会对此诗作出如下的评价:“此诗起二语,尚是少陵本色,其余便似《千家诗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