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与关汉卿杂剧塑造平民形象比较研究.docVIP

杜甫诗与关汉卿杂剧塑造平民形象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与关汉卿杂剧塑造平民形象比较研究

杜甫诗与关汉卿杂剧塑造平民形象比较研究   摘要:杜甫诗和关汉卿杂剧都塑造出众多的平民形象。他们塑造的平民形象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异。杜甫在其塑造的平民形象中渗透了寒士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期的鲜明特征。关汉卿在其塑造的平民形象中渗透了市民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蜕变期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杜甫;诗;关汉卿;杂剧;平民形象;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5―0149―03      一、杜诗和关剧刻画的平民形象的相同点      杜诗和关剧都体现出深切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平民命运的创作精神,都把描写视角对准平民,他们描写的平民形象有不少相同之处。      (一)杜诗和关剧描写的平民大都是不合理社会制度和邪恶势力的受害者,是生活中的不幸者   杜诗描写的平民形象大致有三类。一是不堪承受繁重赋税剥削的众多平民。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描写的被掠夺的“寒女”贫夫,到被赋税压榨得“贫到骨”的老年妇女,再到卖儿鬻女“还租庸”的农民,真是“乱世诛求急,黎民糠?t窄”。二是受到不合理兵役制度、横暴官吏迫害的平民形象。《前出塞》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一位被强征戍边的士卒从与家人诀别和沿途的痛苦,到他在军营中经受的折磨、欺侮的全过程及怨愤心情。著名的“三吏”“三别”,通过“暮婚晨告别”的“新郎”、“子孙阵亡尽”的老翁、未成年的“中男”和“二男新战死”的老妇这几种人被强征、强抓去打仗的悲惨画面,深刻揭露出战乱和兵役的极度残酷使男女老幼陷入到无法幸存的苦难深渊。三是描写战乱中的难民形象。有被叛军残杀的大批无辜民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有被战乱搞得家破人亡、担惊受怕过日子的难民,“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更加深刻的是,杜甫还揭露出“官军”杀戮抢劫难民的惨烈一幕:“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唐朝禁军、四川军阀与吐蕃兵一样,杀人越货,弱肉强食,人民成了被这些虎豹豺狼吞噬残害的羔羊。   关剧中描写的平民也大都是不合理社会制度、邪恶势力的受害者。一是民族歧视制度下挣扎的苦难民众。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元朝始终奉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最尊,南人最贱。元朝法律还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知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这种极度不合理的政治制度把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推向了苦难的深渊。《鲁斋郎》中的银匠李四,只因妻子姿色出众,就被鲁斋郎强抢而去,妻离子散而含冤难诉。二是受封建官府、社会邪恶势力残害的平民形象。《窦娥冤》中的年轻寡妇窦娥,被流氓恶棍张驴儿欺凌、陷害,贪婪残暴的官府又强加以“毒杀公公”之罪,一直把一个善良无辜的年轻寡妇推向了断头台。三是没有人身自由的私奴形象。元蒙贵族把掳掠来的人口变为奴隶,他们被称为“驱口”,成为被主人奴役、压榨、凌辱的“活”工具。《五侯宴》中的王屠之妻李氏,因夫亡家贫,被迫典身葬夫,后被大地主赵太公典身三年,乳养己子。赵太公竞把典身文书改为卖身契约,迫使李氏终身为奴。他为了让李氏只乳养自己的儿子,竟要摔死李氏亲子,逼得李氏只好忍痛弃子于荒郊。她的遭遇比现代作家柔石《为奴隶底母亲》中描写的典身妇女的命运更为悲惨。   杜甫和关汉卿不是把平民苦难生活作为偶然现象来写,而是把它作为当时各种不合理社会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来写,通过平民形象这个窗口,透视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非人道状况,以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二)杜诗和关剧描写的平民形象都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杜甫和关汉卿都不是偶尔写一时一地某一类型的平民形象,而是长期把描写视角对准苦难深重的平民,描写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平民形象,展示出一幅幅丰富多样的平民形象画卷。如杜甫从唐天宝十载(751)写《兵车行》中“被驱不异犬与鸡”的壮丁开始,到他死的770年写《白马》中被箭射死的骑兵形象,诗人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始终关注着平民恶劣的生存处境和喜怒哀乐。杜甫的笔下出现了他所目睹的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平民形象:从成阳桥头“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壮丁及其亲属,到河南、陕西一带被强行抓走的中男、老妇、新郎、老卒;从四川夔州被赋税搜刮“贫到骨”的老妇,到湖南“处处鬻男女”“还租庸”的苦难民众;从甘肃秦州“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的役夫,到京城道路上冻死的尸骨,到处是兵荒马乱,杀戮抢掠,敲骨取髓,徭役剥削,真是“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杜诗描写的平民形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